人民网>>观点

 7月1日  出航第七天 福州码头 (记着笔记·我随“蛟龙”出海)

人民日报:伴“龙”出海的年轻人

喻思娈

2014年07月02日08: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出航一星期,今天下午,“蛟龙”母船“向阳红09”船在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福州基地码头停靠,做奔赴西北太平洋前的休整。泊港后,我立刻跳上岸,可没想到,在船上待了一周,上了陆地竟感觉地在晃动了。

  船虽然靠港,仍然需要和海上一样24小时有人值班。下午5点半,甲板部的刘尊涛刚刚睡醒,此前的中午12点到下午4点,是他在驾驶舱的值班时间。

  航行时,刘尊涛要在驾驶室操舵、瞭望。大洋中没有固定的航线,需要通过瞭望来观察船只周围环境,避免与其他船只发生碰撞等情况。他的另一个值班时间是零点到凌晨4点,刘尊涛说,有时海上来往的船很多,夜间的瞭望尤其需要仔细,虽然那时是最困的时候。如今,他已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在十几海里外的遥远天际线上,观察到前方的船只。

  “向阳红09”船共有船员40人,今年29岁的刘尊涛算是船员中的年轻人,而像他这样30岁左右的年轻船员一共有10位。2012年,他来到“向阳红09”船。仅仅两天后,他便随船参加核辐射调查任务,第一次出海让这位山东小伙子尝到了晕船的滋味。

  和刘尊涛同一批来工作的还有来自辽宁的小伙子李百承。在此之前,他跑的是往来近海或东南亚等国家的商船。不过,这些商船出去长的也就10多天,而科考船出海一趟短的也在一个月以上。2013年,李百承随船在海上时间就有200多天。长期漂在海上,在封闭的环境里,李百承坦言这让自己对陆地的渴望更加强烈。

  来“向阳红09”船工作之前,两位年轻人并不知道这就是承担着“蛟龙”深潜任务的母船。有一次,他们通过电视看到了有关“蛟龙”的报道,知道了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国家任务。从此他们觉得,和分配到其他船的人相比,自己的工作更神圣,更有意义。

  刘尊涛告诉记者,有一次,他的父母通过电视看到他在甲板上为“蛟龙”下潜做准备。他的父母就告诉别人,自己的孩子和“蛟龙”在一起,一时成了村里的热门话题。从此,他的父母认识了“蛟龙”,知道了深潜,也开始理解孩子长期在外、通信不方便的工作。

  虽然来到船上工作并不久,但李百承说,他为自己是“向阳红09”船的一分子感到自豪,参与“蛟龙”任务更是他的骄傲。而“向阳红09”船政委陈崇明对记者说,这些年轻人,才是他们的骄傲,“看到他们,就看到了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希望”。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02日 13 版)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