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与其说在裁员,不如说在搭建一个更为开放和广阔的创业平台。海尔裁员的目的不仅仅是减人,而是转变人,把过去只需听话干活的员工转变为直接面对市场的创业者
最近,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多个场合透露,海尔集团大力向互联网时代转型并裁员。这则消息引起舆论高度关注。
海尔此次裁员似乎并非经营压力所致。去年,海尔实现利润上百亿元,增速高达20%。今年,海尔业绩仍然发展平稳。那么应该怎样理解海尔的主动裁员之举呢?
张瑞敏和笔者最近的一次私人通信或许透露了其中的动因。在信中,张瑞敏写道,对于成功的企业,“最大的风险是不变,要么自杀重生,要么他杀淘汰,海尔选择的是我们的价值观基因决定的自杀重生。”
作为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第一批企业,海尔无疑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代表之一。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对于成功者,成功也会是失败之母。纵观中外历史上倒掉的成功企业,绝大多数“死因”恰恰是抱着以往成功经验不放,缺乏不断自我否定的勇气。一旦市场变了、形势变了、技术路线变了,他们就会突然发现自己似乎一夜之间就面临了危境。诺基亚、柯达,包括日本的一些曾经优秀的企业,从辉煌走向衰败,原因大多如此。因此,对于今天依旧如日中天的海尔,敢于自我否定,大刀阔斧地在顺境中拿自己开刀,我们应该感到欣慰。
海尔此次裁员,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减员增效。张瑞敏在给笔者的信中说,传统企业管理是“管理者命令和控制被管理者的过程,所有企业在这种模式下都难逃大企业病的困境。海尔现在的探索就八个字‘企业是人,人即企业’,把企业从管理组织变为创业平台,为每个员工提供的不再是工作岗位而是创业机会。即人人都可成为创客,每个创客又会创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微企业。”张瑞敏这段话其实解释了海尔裁员的背景和做法。
海尔与其说在裁员,不如说在搭建一个更为开放和广阔的创业平台。海尔裁员的目的不仅仅是减人,而是转变人,把过去只需听话干活的员工转变为直接面对市场的创业者。某种意义上,海尔未来可能更像一个制造领域的淘宝网,形成的是一个围绕海尔的新型企业生态圈。按照这一思路,海尔在册员工会减少,但生态圈内由众多创业者形成的“小微企业”组成的“在线员工”反而会更加扩大。这样的变革有利于克服传统管理中无法克服的大企业病,从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这种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还会带来一个更深远的意义——从根本上解决优秀企业家的接班人问题。张瑞敏曾对笔者说,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如果依然是金字塔,位于金字塔顶的企业家就是企业兴衰的关键。所以全世界的企业都为成功企业家退休这类问题而头疼。但是,如果我们把企业的组织结构彻底改变,把企业变成生态圈,变一个脑袋、一条命为多个脑袋、多条命,企业的生命力反而会更强大,企业衰败的风险也就变小了。正如淘宝网上的数百万个企业,可能每天都有生生死死,但由于是数百万条命构成了一个淘宝,这些生死并不会从根本上危及淘宝的生命。
海尔今天进行的互联网时代的变革,是国内外制造业都没有经历过的脱胎换骨式的变革。这种颠覆式的变革蕴藏着巨大的风险,难度大过以往任何一次。我们目前很难断言海尔的变革一定会成功,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为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勇于自我否定的勇气击掌叫好!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23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