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不吐不快:取消特需医疗 符合公共利益

白剑峰

2014年06月20日09: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让公立医院不必依赖特需服务而弥补亏空,让医生靠提供基本医疗就能获得体面的收入     

  据报道,上海很多公立医院剥离“特需医疗”,全部放到两大医学园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和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让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资源对接。有专家提出,特需医疗应该彻底退出公立医院。

  同样一家医院,有普通病房,也有特需病房;同样一位专家,有普通门诊,也有特需门诊。而普通和特需,价格往往相差十几倍。这是我国公立医院的一道独特“景观”。上世纪80年代,我国由于缺乏面向高端人群服务的医疗机构,部分公立医院开设特需医疗部或国际医疗部,主要针对外宾或高干等人群。为了满足公众的特殊需求,很多医院又推出了专家特需门诊。例如,一名专家普通门诊挂号费是14元,特需门诊就可达到几百元。如今,公立医院特需医疗的“身份门槛”已经淡化。虽然价格不菲,依然供不应求。为此,政府明确要求: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有人尖锐地指出,取消特需医疗服务,如同在公立医院身上“割肉”。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不合理。一是政府投入不到位,医院必须靠自我创收维持生存。二是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偏低,严重背离价值规律,很多普通医疗都是“亏本买卖”,做得越多,赔得越多。因此,特需医疗成为一条特殊的补偿渠道,医院增加收入,医生获得补偿,谁愿意动自己的“奶酪”呢?

  公立医院开设特需医疗,在全世界是罕见的,因为这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背道而驰。在任何国家,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目的都是保障基本医疗,而不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当前,我国很多大型公立医院人满为患,基本医疗服务尚难保障。如果在普通门诊和普通病房都供不应求的前提下,盲目增加特需门诊和特需病房,难免有少数人挤占多数人的公共资源之嫌,不符合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因此,取消特需医疗是大势所趋。

  也有人认为,社会对特需医疗服务有需求,公立医院有资源优势,而私立医院也不具备服务能力,为什么公立医院不能干,非要把市场让给私立医院呢?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多年来,我国公立医院定位不清,大病小病通吃,普通特需并举。很多医院盲目追求高精尖,偏离了公益性轨道。尽管公立医院举办特需医疗,也是为了满足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但是,公立医院的首要职责是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如果公立医院利用公共资源与私立医院竞争高端医疗,无疑是一种不公平竞争,既压缩了社会资本办医的空间,也背离了公立医院的方向。因此,公立医院应集中精力办好基本医疗,并逐步实现把基本医疗作为公共产品向社会提供。对于特需医疗服务,完全可以交给社会资本来办。凡是市场能办的,政府就不该抢着办;凡是市场失灵的,才是政府该干的。公立医院保基本,私立医院做高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市场提供私人产品。这才是医疗资源的最优配置模式。

  当然,公立医院取消特需医疗,是一场利益的博弈,需要有配套政策作支撑。首先,政府作为公立医院的举办者,必须承担起基本责任,加大财政投入,让公立医院“吃得饱”。同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让公立医院不必依赖特需服务而弥补亏空,让医生靠提供基本医疗就能获得体面的收入。如果公立医院连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坚持公益性就成为空谈。其次,逐步放开医生自由执业,既为社会资本办医释放人才资源,也为医生薪酬市场化创造条件。

  俗话说,草多禾苗稀。如果公立医院任凭特需医疗“野蛮生长”,基本医疗的“禾苗”就会被“杂草”吞噬。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医改的重要目标。政府应加快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为取消特需医疗创造条件,让公立医院真正姓“公”。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20日 19 版)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