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来论:撕书折射人文缺失

2014年06月06日08:4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撕书折射人文缺失

  江苏如东 杨亚军

  6月3日,安徽一所中学高三学生上完最后一节课后,在校园里上演了一场“撕书狂欢”。漫天纸片从教学楼的各个楼层撒下,这些纸片是撕碎的各科试卷。有网友问:同学,你考虑过保洁阿姨的感受吗?

  高考还未结束,就迫不及待地将试卷等撕成碎片,四处飞舞的纸屑宛如“六月暴雪”,在众多考生的尖叫和狂欢声中慢慢撒落,这仅是各地“毕业撕书”的一个缩影。近日更是看到惊人的新闻,陕西某中学高三学生撕书,政教主任前来劝阻,却被6位学生打伤。每每看着这样的视频和图片,作为高中老师的我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撕书作为一种发泄,固然折射出考生平时的紧张状态。然而,考前撕掉手中的课本和试卷,只能增加考生的恐惧和不安,这不是破釜沉舟之举,而是在决战之前先把武器给毁了。即便高考结束了,自己的书和讲义也不可随便撕掉,因为书是学生文化身份的一种象征,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新征程的开始。将课本和讲义随手撕碎扔掉,是缺少人文素养的表现,也是一种文化暴力行为。作为学生来讲,毕业后留作纪念也好,卖或赠送给低年级的学生也罢,不是更有价值和意义吗?

  

  抗旱井岂是摇钱树

  四川成都 何勇海

  据报道,辽宁建平县今年初降水偏少,但包括国家、省市重点支持的辽西北抗旱水利设施在内的700多眼抗旱水井,却存在建而不用、建而难用、重建轻管等问题。农民陷入“打井不让用,种地靠天收”的尴尬境地,“村干部说了,要用水井必须按小组收钱,一口井交一万元钱才能用。”

  财政拨款修建的水利设施,为什么需要交钱才能使用?兴修水利本来是兴利除弊、利国惠民的好事,然而一边是农民的耕地没有灌溉,一边却是投入巨资的抗旱井弃之不用,如此尴尬的水利设施,到底利谁惠谁?抗旱井到底是惠民工程,还是某些人的摇钱树?

  现代治理体系的一个特点就是治理的衔接性要好。惠民工程也是如此,既要从“开始一公里”就考虑到落地的细则和成本,在井房大门紧锁时拿出说得通的理由、收缴管理费也应在建设之前就有批准有公示,还要注重“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建成之后加强后续监管,以防一些人监守自盗、利用公共设施谋取私利,如此,惠民工程才能真正惠及百姓、泽被乡里。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06日 05 版)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