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爬梳考辨婺学文脉

李圣华

2014年06月03日08: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清同治、光绪间,永康胡凤丹编纂《金华丛书》,未及成书,赍志而殁。胡宗懋子承父志,编刻《金华丛书》《续金华丛书》,开启江浙地方文献编纂风气。之后,《武林往哲遗著》《武林掌故丛编》《槜李遗书》《永嘉丛书》《国朝金陵丛书》等如雨后春笋,跃然而出。限于当时搜辑条件,胡氏父子所遗甚多。近百年后,黄灵庚遥承遗风,历时七年乃成《重修金华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以下简称《丛书》)。对于它的学术价值与引领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自南宋迄清,浙东学术构成中国学术的核心。而在南宋与元代历史上,浙东学术的中心并非在宁波、绍兴、温州等地,而是在古称婺州的金华,直到明中叶阳明心学崛起后,重心始移至绍兴、宁波。如学者研究所示,南宋时期的金华不是一个小文化中心,而是大文化中心,婺学不是地方性知识,而是具有大文化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重修金华丛书》为我们重新认识与研究浙东之学、婺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综观《重修金华丛书》编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地方文献编纂体例的“变法”。所收文献不只限于婺州作者,而是将描写金华的书籍全部收集在一起,同一种文献存在版本内容差异的,分别收录,以存大全。此外还编入宗谱文献资料,这对两浙文化世家、文学世家、家族制度研究,浙东学术史研究,文献辑佚学及谱牒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举例来说,金华宗谱文献对补遗《全元文》《全宋诗》《全宋文》以及元明清别集的价值就是难以估量的。

  二是搜辑完备严整。据统计,金华晚清以前文献今传世920余种,胡氏父子收录125种,《丛书》则增辑至877种,几近完备。编纂者奔走于国内外藏书机构,仔细对比勘察,使得一批孤本及传世罕见的稿抄本得以面世。如明抄本《萝山集》五卷的发现,已经引起学界关注。又如宋刻本《圈点龙川水心二先生文粹》、宋刻本金履祥手批《礼记》、潘树棠撰《寻乐轩诗文钞》、张作楠编《翠微山房丛书》等稀见版本近百种,都是首次影印出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三是提要撰著精善,在继承中有创新。黄灵庚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楚辞》文献、浙东文献研究专家,擅长小学、校勘学、版本目录学,《丛书》八百余篇提要大多出自他一人之手,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叙说得体。取法四库馆臣,《四库提要》已著录者则加案语于后,增加版本考述,阐发新见,写法独特。

  《丛书》的问世带动了一批地方文献的编纂,《衢州丛书》《宁海文献丛书》《桐城丛书》《九江丛书》等都在紧密进行,而编纂方法、体例多借鉴《重修金华丛书》,这也可作为它取得成功的印证。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03日 13 版)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