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靠风刮,那也得看是什么风。人们盼的是清风,怕的是沙尘。治沙,治的不是风,而是沙,认为植树造林不利于治霾的看法,是一种误解
“五一”前后,北方多风。北京连着几天刮风,五六级风带着沙尘,吹得人歪着身子走。新疆、甘肃、青海多地遭遇强沙尘暴侵袭,有的地方值勤交警成了“土人”。专家介绍,4月下旬至5月中旬,是我国北方沙尘暴多发期。
这几年,许多人盼风。风能吹散灰霾,改善空气质量,刮风多好啊。在北京,有人把灰霾多发归因为风少了,风少又是因为周边树种得多,把风给挡住了。照此一说,“三北”防护林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似乎是帮了灰霾的忙。
细究一下,人们盼风,难道是盼裹挟沙尘的风吗?一场风沙来了,看得见的后果是刮得人们灰头土脸,看不见而实际存在的后果是PM10超标。PM10本身加重空气污染,再经过汽车碾压等人为活动,变成PM2.5后危害更大。蓝天靠风刮,那也得看是什么风。人们盼的是清风,怕的是带沙的风。
清风从何而来?首先得有能够成风的气象条件,再就是起风之处地面无沙源。人类无法左右气象条件,却可以在地面有所作为。防沙治沙,就是要让风变得清新无尘。治沙,治的不是风,而是沙,认为植树造林不利于治霾的看法,是一种误解。
治沙有助于治霾,治沙的作用却不限于治霾。治沙,是为了防止沙进人退,大范围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
目前,我国还有173.11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其中120万平方公里不具备治理条件。在能够治理的地方,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是防沙治沙的有效措施。在不具备治理条件的地方,实施封禁保护,消除放牧、开垦、挖采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静待生态自然恢复。这两种办法的核心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与此同时,还要防止出现新的沙化土地。不要以为只有北方地区才应该防沙治沙,南方和沿海地区同样有防沙治沙的重任。北方地区的许多沙化土地,原本是水草繁茂的地方,之所以发生这一逆变,是因为人们滥垦草原,砍伐森林,破坏湿地,过度抽取地下水,再加上采矿、修路等活动忽视生态修复,导致地面缺乏植被保护,造成水土流失。这一逆变这些年也出现在南方和沿海地区,教训极其深刻。
与西北地区人们经常遭受风沙之苦不同,东部地区的人们受霾的危害大,受沙的危害小。有这点差别不要紧,理解治沙有助于治霾就行。理解之后,大家一方面要自觉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也要护绿植绿,想着节约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逐水草而居,是人类顺应自然的明智选择。现在,许多地方的地下水被过度抽取,邻近的江河湖泊要么被污染,造成水质性缺水,要么水量减少,造成水源性缺水。植物缺水会枯死,大地缺水会沙化,生产生活缺水就不仅是平地起沙的问题了。
生产生活节约用水,可以少取地表水、地下水,给地面植被留出充足的生态用水;可以少产生污水,减少污水处理的能耗,少建几个污水处理厂;可以减少远距离调水,降低调水过程中的生态影响。水资源是环境承载力的基本要素,从国情出发,节约优先应该是我们保护资源环境遵循的首要原则。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10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