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加强亚洲意识 提高亚洲责任 倡导亚洲方式 

人民日报权威论坛:亚信,亚洲对话、信任与协作的重要平台

2014年05月09日09: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制图:刘 慧

参加论坛的外国使节在提问。
  新华社发

参加论坛的外国记者在记录。
  本报记者 韩晓明摄

5月8日,外交部举行第九届“蓝厅论坛”,主题是“亚信:亚洲对话、信任与协作的重要平台”。图为论坛会场。
  本报记者 韩晓明摄

冷战结束后,亚洲地区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各国维护和平、实现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开展合作。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应运而生。20多年来,亚洲以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求同存异的方式解决了不少争议问题,开创了国与国关系以及地区安全合作的典范。亚信会议第四次峰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作为亚洲大家庭的一员和本地区负责任大国,中国与各国共同肩负起维护本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使命,为亚洲地区和平作出贡献

程国平(中国外交部副部长)

刘古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

李绍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孙壮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

董漫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齐建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亚太研究中心主任)

吴思科(中国中东问题特使)

曲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亚信的出现是亚洲人加强亚洲意识、提高亚洲责任、倡导以亚洲方式解决亚洲问题的尝试

程国平:冷战结束后,亚洲地区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各国维护和平、实现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开展合作。亚信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亚信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促进亚洲和平与合作的宗旨,并将尊重主权、平等与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共享发展权利等列为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进入21世纪,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亚洲成为“三股势力”和各种新威胁、新挑战的活跃区。亚信成员国因应形势变化,举办三次峰会,呼吁消除恐怖主义,促进文明对话,为地区合作创造信任与协作氛围,宣示了共同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决心,为维护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壮志:亚信22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印证了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四个方面的因素提升了亚信的影响力:第一,亚洲在全球的安全、经济格局当中地位不断上升,亚洲的声音得到全球各国的共同关注;第二,亚洲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平台,一个对话的机制,亚信顺应了这种需求;第三,上合组织、东盟这些亚洲多边合作、区域合作机制的发展,为亚信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四,中国、俄罗斯、土耳其这些大国和中亚国家战略伙伴关系直接促成了亚信影响力的提高。比如土耳其曾任4年亚信主席国,并在此期间,成为了上合组织的对话伙伴国。

李绍先:亚信的出现亚洲人加强亚洲意识、提高亚洲责任、倡导以亚洲方式解决亚洲问题的尝试。众所周知,亚洲地缘政治复杂,导致冲突频发、危机不断。进入21世纪后,亚洲非传统安全威胁与传统安全威胁交织,这里有号称“世纪性难题”的以巴冲突,有伊朗核问题和朝鲜核问题,有叙利亚危机和伊拉克及阿富汗重建,有克什米尔问题和东海、南海争议,还有以暴恐为突出特征的“三股恶势力”肆虐。历史上,包括亚信出现以来的20多年中,亚洲以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求同存异的方式解决了不少有争议问题,开创了国与国关系以及地区安全合作的典范。

亚洲国家的多样性、亚洲安全的复杂性,应该成为建立由亚洲国家自己主导的安全合作机制的动力

程国平:当前亚洲地区呈现出难能可贵的良好发展态势。新兴国家的汇聚、西太平洋沿岸10余座千万级人口超大城市带的形成,不同宗教、文明、文化千帆竞渡、交相辉映,使亚洲充满生机、活力和潜力。一个不断增长的巨大市场和文化融合的集散地,正在亚洲广袤土地上形成。亚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引擎和推力。另一方面,亚洲前进道路上仍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受历史遗留和现实因素影响,亚洲仍是安全威胁和冲突动荡的“重灾区”和“高危区”,地区热点、难点问题集中,“三股势力”、制毒贩毒、跨国犯罪活跃,海洋、环境、能源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一些亚洲国家在发展转型期面临安全困境,建立各国互信、实现亚洲地区安全秩序仍任重道远。

刘古昌:亚洲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但是直到今天也没有覆盖整个地区的安全合作机制。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安全挑战,亚洲国家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包括整个亚洲地区的,由亚洲国家自己主导的安全合作机制。亚洲国家的多样性、亚洲安全的复杂性,不应该成为阻力,而是实现这一个目标的动力。亚信是亚洲最大的安全对话的论坛,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有了20多年的发展基础,由亚信担负起建立亚洲安全合作机制这个重任是顺理成章的。我们期待着这次亚信峰会能够把构建亚洲安全合作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取得积极成果。

吴思科:维护亚洲的安全与稳定,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要不得。“再平衡”的前提是打破“平衡”,这一战略直指亚洲地区的经济与安全问题,不符合亚洲经济与安全发展的实际。掣肘与遏制的冷战思维不利于亚洲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更不能体现出一个超级大国的责任。在中东问题上,美国的双重标准引起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强烈不满,成为西亚北非地区长期动荡的主要诱因之一。西亚北非地区局势发展告诫我们,当今世界要按照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行事,只有维护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世界才有和平和安宁,各国的国家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曲星:大国应当抛弃冷战思维,拒绝结盟、威慑和对抗,不要搞假想敌。只有共同合作才有真正的安全。此外,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大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某些大国不要搞双重标准,对本国一个样,对别国另一个样,这会导致恐怖主义更加猖獗。应促进双边国家直接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管控局势。大国要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协作改善运行机制,更好地处理地区安保和自然灾害救助机制等问题。

齐建国:我们要用亚洲方式解决我们亚洲自己的问题。亚洲各国人民有勤俭、谦逊的美德,亚洲集体主义思想注重克己自律、顾全整体和团结协作。这是亚洲实现共同安全、共同发展的思想文化支撑。早在60年前,中国就用对话磋商的方式,先后同印度和缅甸倡导并确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年来,为亚洲和平稳定,我们作出了举世瞩目的努力。在陆地上,中国用和平谈判、平等磋商的方式,同14个邻国中的12个国家彻底解决了边界问题,特别是在世纪之交,同北边的俄罗斯和中亚国家,解决了7000多公里的边界。毫不夸张地讲,这已成为我们用亚洲方式——对话磋商的方式——解决领土争端的一个亮点。

主办亚信峰会是中国积极参与亚信进程、维护亚洲安全的重要步骤,中国将认真履行职责,提高亚信的机制化建设,有力推动亚信发挥更大作用

程国平:亚信作为亚洲地区探讨安全问题的重要多边论坛,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一是代表性广泛。亚信成员国领土占欧亚大陆90%,人口占全球50%,GDP占全球1/3,覆盖由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到中东甚至北非的辽阔地区,聚集了亚洲不同民族、宗教、文化和发展水平国家的代表。二是内部机制日益完善。亚信已建立起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峰会)、外长会议、高官委员会会议三级机制,峰会和外长会每4年举行一次,两会交错举行,建立了秘书处和主席国工作组等常设机构和机制,搭建起了各国间多层次官方对话平台。三是亚洲主导性突出。由亚洲国家发起成立,由亚洲国家设置安全议题和合作领域,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发出亚洲国家的声音,为亚洲国家主导亚洲事务、亚洲国家实现亚洲安全提供了初级架构。

李绍先: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自身实力大幅提高,GDP已跻身世界第二,越来越多地承担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责任,贡献于亚洲集体安全事业,为亚洲地区提供更多的公共安全责任既责无旁贷,也符合我国自身利益,可谓于人于己均好。目前,中国正在全力以赴进行亚信上海峰会的筹备工作,力争将这次亚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峰会办成一次团结、和谐、和睦的盛会。峰会之后,中国将接任2014年—2016年亚信主席国。应该说,主办亚信峰会是中国积极参与亚信进程、维护亚洲安全的重要步骤。可以预期,中国作为亚洲的一员,作为亚洲地区负责任的大国,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亚信的机制化建设,顺应时代潮流,有力地推动亚信在维护亚洲地区安全、扩大区域合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古昌:亚信的发展前景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就是作为亚洲安全对话、探讨构建亚洲安全合作机制的一个平台。第二种,它本身发展成为亚洲安全合作机制。不管是哪一种可能,这个亚信都将肩负起构建亚洲安全合作机制的重任。这就要求亚信本身要朝着做实的方向发展。当前,一个是要加强机制建设,提高效能。二是在亚洲安全合作方面做一些实事,展现它的作用。三是要加强同联合国以及上合组织、集安组织、东盟防长会议、东盟安全论坛等次区域安全机制的联系,以扩展认同。

孙壮志:我也对中方要成为两年的主席国提几点建议。第一,应该树立一种新型的合作理念,通过合作促进安全,能够尊重差别,能够相互信任,以合作促进安全,以发展促进安全。它是我们进一步开展多边合作,开展国与国之间对话、协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第二,应该积极地为亚洲国家合作和对话建立一个好渠道。亚洲国家的一些争端和矛盾,可以在亚信的框架内解决,因为亚信提出很多合作的理念,有非常好的一些措施和办法,可以为亚洲国家之间解决矛盾争端创造一个机会。第三,和一些区域组织加强合作,特别是上合组织、东盟这样一些组织加强合作,共同推进项目的落实。第四,中国作为主席国,利用两年时间进一步发展和亚洲国家,特别是与我们相邻国家之间这种合作,进一步深化已经确立的战略伙伴关系,使我们这种经济合作、安全合作更上一层楼。为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安全环境。

(本版文章由本报驻俄罗斯记者谢亚宏、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黄文帝、本报驻泰国记者于景浩、本报记者王新萍、韩晓明、王远、陈尚文、朱玥颖、曲颂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09日 23 版)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