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风靡市场
近日,打车软件开启第三轮血拼。微信支持的“嘀嘀”启用每单最低12元最高20元的随机补贴,支付宝撑腰的“快的”则宣布每单补贴涨至13元。据统计,双方宣称的投入补贴已经达19亿元。打车软件火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呢?
称赞“便利”的同时,“非必要打车”增多
“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火拼,滋生了严重挤占公共出租汽车资源的“非必要打车”。17日下午2时许,的哥赵师傅抢到从华联到威胜大厦的订单,“从华联到威胜大厦也就一里多路,走着去也就五六分钟。如果是花自己的钱,肯定不会有这种情况”。赵师傅介绍,自从用打车软件,他能接到各种怪异的打车订单,比如从天虹商场到南山小学,都是超短途,“有了打车软件,很多人都不愿意走路了,多一步都不走”。[详细]
打车软件火爆,老人却成了“弱势群体”
“以前高峰时段还能打上车,现在碰上空车也不停,人家说已经接单了。”张女士说。对于打车软件60岁的刘女士也不是很认同。刘女士说,虽然她还没遇到打车遇空车不停的情况,但是在电视报纸上看到过类似的报道,“老年人很难学会这些高科技手段,要是以后真都用这种打车软件了,我们这些不会用的老年人以后还怎么打车?”[详细]
“两马”相争难逃“补贴一停、用户就减”的现状
据了解,目前打车软件并没有有效的盈利模式,有专家认为,两大打车软件背靠着阿里、腾讯两大金主,双方都“不差钱”,“烧钱大战”还将持续,因为哪一方先停止补贴,就意味着前面投入的钱全部打了水漂;中国移动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李易称持相同意见,他认为,从互联网企业历史上看,只要能烧成“ONLY ONE”,不愁以百倍、千倍、万倍将钱再挣回来。[详细]
乘客
支持方:爽!方便又省钱
网友刘兴亮发微博称,用嘀嘀打车软件叫了辆出租车。上车后,的哥让我用快的软件又叫了一遍。下车时,30元的打车费的哥给我拆分成两部分,在嘀嘀里用微信支付了16元,减免了15元;在快的里用支付宝支付了14元,减免了11元。这样,这次打车我仅仅只付了4元。天哪,我惊呆!
反对方:对其他乘客不公平
在打车软件的“掠夺”下,网友@ayoyou_my_you郁闷得直爆粗口:靠,每次打车都打不着,为什么打车这么难啊,叫车电话根本没用好吗。网友@澜风-Swind对此伸张正义:对于那些不会用软件的人,凭什么让他们打不着车,太不公平。网友@真烈火之炎对于打车软件十分气愤:现在司机拒载理直气壮,看来出租车行业要走下坡路了! [详细]
中立方:投钱抢客户可以,别忽视了服务
网友@川大小品山吐槽:今早用嘀嘀打车,下车前用微信付款,无论如何都显示网络链接错误,我只能用现金支付。之后打客服电话,始终是客服忙请稍后再拨,直接被挂断。@嘀嘀打车的服务有待提高。投钱抢客户,除了现金,服务同样很重要。[详细]
出租司机
支持方:每天多赚100多块
提到打车软件,白云的哥刘师傅乐得合不拢嘴,“自从我下了嘀嘀打车,比以前平均每天多赚了100多块钱。”刘师傅表示,打车软件可以知道自己附近需要打车的人,接了单有目的地去接人,“以前总是漫无目的在街上乱走,有人招手也不一定看得到。”
反对方:挑客源不公平,还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记者了解到,也有很多司机不喜欢打车软件,广骏的哥苏师傅表示,软件存在挑客源的弊端,“用软件的乘客就载,不会用软件的呢?他们岂不是打不到车。”而的哥林师傅也认为,开车时注意打车软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详细]
打车软件“抢客补贴”力度越来越大,让很多乘客和司机从中获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路边乘客在寒风中招手,越来越多的空车呼啸而过。打车软件让一些司机更便捷地“挑活儿”,补贴热的后遗症已现端倪。
问题一:用户爆满打车软件频“瘫痪”
提到早上使用嘀嘀的打车经历,在国贸上班的李女士还是一肚子气。早上9时出租车抵达公司后,李女士在嘀嘀打车的微信支付页面上输入要支付的27元车费,点击确认后手机屏幕却怎么也没反应。反复刷新后,页面迟缓地显示为“网络参数繁忙”。无奈她只好付现金,和司机两人都没享受到补贴。嘀嘀虽然表示已经紧急修复了这一问题,但是18日傍晚交通晚高峰时段,不少用户再次反映包括嘀嘀、快的在内,打车软件再次出现网络瘫痪。
问题二:的哥“挑活儿”拒载,路边打车难上加难
“您走不?”“已经有活儿了。”小童前两天询问一辆停在路边的出租车时,司机扬起手机这样回答。“高峰期时有些特别难打车的地方,除了补贴,恐怕乘客还得加价。”一位邹姓司机坦言,前一阵子嘀嘀降成5元补贴时,他身边不少朋友就更愿意接快的打车的单。“现在大家都能在手机上看到距离叫车人附近有多少车,逢早晚高峰车又少时,有些车乘客加价才有反应。”。
问题三:终端设备分散司机注意力,影响驾驶安全
2月19日,在中关村工作的北京市民刘染用手机软件叫了次出租车,但这次乘车经历却让她“胆战心惊”:“车上有两个智能手机,司机边开车边低头看看手机,有时还操作一下。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媒体报道,北京已有多起事故是因为出租车司机在行驶中操作智能手机所致。车内摆放或悬挂大量移动设备不安全。“可能挡住司机视线,也可能脱落引发伤害。”
问题四:部分司机“一车二用”套取两次补贴
“先用一个打车软件叫车,上车后用另一个软件再叫一次活,都是我接单,这样就能补贴两次了。”一位王姓出租车司机熟稔地说,这在春节前尤其盛行。不过,嘀嘀打车近日表示,将对此类作弊行为采取“封号”惩罚。尽管并未公布数字,嘀嘀打车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经我们发现进行返单的比率挺高。”[详细]
两家打车软件企业的“战争”还要打多久我们不得而知。然而,无论这场市场战还会升级到何种程度,扰乱市场秩序的风险和马路安全、信息安全的隐患已经显现出来。有专家认为,打车软件竞争在给司机和乘客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定的市场“躁动”。运管部门表示,运管部门目前只能通过提醒和教育的方式敦促司机规范操作。
北京市交通委:将整改叫车软件 严格执行“一车一终端”
对于出租车内安装多个“手机叫车终端”,可能导致驾驶员抢单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北京市交通委昨日表示,交通委运输局、交通执法总队近日加强了出租车驾驶员使用“手机叫车终端”的监管,每车每人只允许装一个手机叫车终端。驾驶员抢答手机电召业务时,须在保证行驶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但是这一规定执行起来难度很大,被指监管困难。[详细]
规范打车软件,不能一律叫停“踩刹车”
公众的担心主要在于,新生的打车软件“挨打”还不够,甚至再次被封杀。打车软件崛起,是“互联网思维”的产物,也是民营经济活力的代表,更是经济转型的先驱。有专家称打车软件破坏市场公平,呼吁政府强势介入,这说法并不得要领。可以说,面对高层持续关注的老百姓打车难问题,只靠官方调价听证——这一上面的“政策”并不能完全解决,应运而生的民间打车软件——这一下面的“对策”,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详细]
“大餐”终结后,打车软件何去何从?
腾讯科技昨日发文称,在高补贴下,很多用户都是奔着补贴打车,优惠一撤,市民该坐公交做公交,该挤地铁挤地铁。在这种状况下,打车软件能“沉淀”用户吗?王冠雄认为,打车软件正在和用户习惯“赛跑”,首先,从乘客角度上来说,他是“一对多”,打车信息瞬间传播到多个司机手里,这加大了成功打车几率;另一方面乘客“不带现金打车”、“预约打车”也成为现实,这大大方便了市民,能不能“沉淀”用户主要看乘客消费习惯是否能改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