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教無類,也因材施教(微觀)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義務教育階段,如何讓每個孩子都能站在公平的起跑線上?“陽光分班”,是回應這一問題的一個有力舉措。
在遼寧鞍山鐵東區,3500余名小升初學生,通過隨機分組、隨機確定班號、隨機確定班主任抽簽順序以及班主任隨機抽取班級的“四次隨機”機制完成初中分班﹔安徽嚴禁組織入學考試分班,設立重點班、快慢班等行為﹔重慶利用政務工作平台“渝快辦”系統,邀請家長參與隨機分班過程……2025年秋季學期,全國多地推行義務教育“陽光分班”,通過科學、公平、公開的方式,均衡分配班級學生和師資,有效促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
孩子會分到所謂的“好班”還是“差班”?哪個班師資更好?哪個班學風更積極?中小學入學后的分班問題,牽動家長們的心。公開透明是最好的分班規則。安徽六安霍山縣“陽光分班”過程中,縣人大代表、縣政協委員、紀檢監察人員、家長代表、媒體代表等共同參與,全程錄音錄像,現場公布結果。各地“陽光分班”的類似舉措,有助於增進家長的理解信任,緩解教育焦慮。
“陽光分班”注重班級學生成績、性別、民族等因素的合理分布,可以避免“快慢班”模式下,資源向少數班級傾斜,引發學生分層分化的現象。但還要注意,分班只是第一步,“陽光分班”后特別需要根據個體稟賦因材施教、精耕細作。
比如,北京市第八中學在課后延時服務中為學生們提供不同選擇,“吃不飽”和“跟不上”的孩子都有途徑提升自己。又如,新疆烏魯木齊第132小學通過課后小組幫扶、一對一答疑等方式,既幫學困生補上知識漏洞,也滿足優等生的拓展學習需求。分班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陽光分班”的基礎上,優化配套舉措,增強班級包容性,才能讓性格特點、學業成績各有不同的學生擁有歸屬感、成就感,收獲尊重、自信、友誼,實現全面發展。
教育是重要的公共產品,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保障教育公平,既靠制度夯基筑台,也離不開政策落實有力。從推進“雙減”工作,規范治理資本在教育領域無序擴張行為,到滿足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需求﹔從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到落實“縣中振興計劃”,縮小城鄉普通高中發展差距……近年來,我們向深化改革要動力,持續補齊短板、提高質量,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未來,在教育入口處做到“有教無類”,在教育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在教育出口處做到“人盡其才”,定可以為青少年搭建更多通往夢想的階梯。
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學前一年免費教育惠及1200多萬兒童,246個區縣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2%……為每個學生提供公平優質的教育公共服務,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鉚足干勁,久久為功,推動每個學生享受到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必將不斷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24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