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市集如何邂逅年輕人(縱橫)

李振華
2025年09月24日05: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逛市集是很多人小時候最期待的事,如今市集有了新的打開方式。手作陶瓷、木雕擺件、特色首飾、科技體驗,都能吸引年輕人逛市集。

  好吃、好逛、好玩,能出片、能帶娃、能遛狗……如今的消費者不再青睞千篇一律的標准化商品,而是更看重自我情緒需求的滿足。人們走進市集,消費需求不僅僅是“買東西”,還要“找共鳴”“尋圈子”“感受生活溫度”。市集想從“走紅”變“長紅”,也需積極應對年輕人消費需求的轉變,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

  深挖地域文化,重塑消費空間。市集作為休閑空間,唯有深挖地域文化富礦,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獨樹一幟。比如,北京王府井書店開展“北京文創  禮遇京城”主題文化市集,江蘇蘇州雙塔市集將評彈、昆曲等文化展演與咖啡館、書店等現代業態融為一體。不妨探索“文化+場景+體驗”的模式,持續創新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

  融合新科技,創新體驗感。在科技游火熱的當下,一些年輕人逛市集購買的商品,從快消品轉向強調品質、科技感和工匠精神的產品。市集可以進一步提升科技含量,為消費者帶來新穎的科技體驗。比如,有市集推出“機器人嘉年華”,以科技版舞獅震撼開場﹔有的市集上,機器人現場揮毫書寫對聯﹔還有的市集擺擂台,圍棋愛好者可以現場挑戰AI機器人,體驗對戰博弈的樂趣。

  疊加特色主題,深挖細分賽道。市集,既可以是多種商品的大集合,也可以是聚焦單一主題的沉浸式游覽。比如,第二十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期間,“新民市集3.0”以電影為媒、以非遺為韻、以老字號為基,讓新民大街歷史文化街區既有商業活力的溫度,更有文化質感的厚度。再如,浙江杭州在植物園舉辦“森林市集”,讓參與者體驗到杭州本地的生活氣息。

  在各色市集裡,人們感受到了社交生態的“真”、精心對待的“慢”、打開盲盒的“趣”。當情緒價值與文化體驗成為驅動消費的新引擎,消費者逛市集不只是買東西,更是在描摹美好生活。

  (摘編自《河南日報》,原題為《趕集的年輕人到底在“趕”啥》)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4日 05 版)

(責編:楊光宇、付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