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變“小馬大車”為“輕車壯馬”(評論員觀察)

崔  妍
2025年08月14日05: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小字號

  “‘負責低保對象的受理、審核’改為‘負責低保對象的受理、初審工作’是否更准確?”湖北鬆滋市委編辦會議室,在場的鄉鎮相關負責同志與編辦干部一道,對著一條待定的鄉鎮履職事項清單事項,反復推敲。

  一詞之差,何以至此?實際工作中,鄉鎮對申請對象僅能做初步調查和核實,並無較大的裁量權和最終決定權,達不到“審核”。這樣的推敲,有助於厘清基層權責,避免將“接不住”的擔子壓給基層。

  基層,是改革發展的主戰場,也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責任重,事務多。不少基層干部反映,“小馬拉大車”的壓力普遍存在。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切實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支持基層干部大膽干事、樹立威信,支持群眾依靠自身力量解決社會治理中的問題。”

  變“小馬大車”為“輕車壯馬”,突破口在哪裡?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為基層減負要明確權責,不能什麼事都壓給基層,基層該承擔哪些工作,要把職責事項搞清楚。”中辦、國辦印發的《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提出:“建立健全職責清單。”據報道,全國3.8萬個鄉鎮(街道)履職事項清單已全部編制完成,形成基本履職事項清單、配合履職事項清單、上級部門收回事項清單3張清單。從“千條線”到“三張單”,明晰“應擔之責”,推進基層全鏈條減負有了抓手,基層干部履職更無后顧之憂。

  “輕車”只是手段,“壯馬”才有后勁。山東濟寧兗州區龍橋街道府佑社區,智慧社區平台一次性錄入轄區內商戶消防器和從業人員健康証信息,可實現一鍵排查,原來2天的工作現在2分鐘就能完成。“減法”之后有“加法”,減負增效雙向發力,方能為干事創業拓空間、挖潛力。

  基層問題矛盾多樣多變,要求破解之策具備靈活性、長效性。不妨以“融通”解題。江蘇徐州市建立市縣行政編制“周轉池”制度,強化編制統籌,推動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流轉、配置,以人員流動緩解人手緊張。在省級層面,江蘇推進基層高頻事項“一平台辦理”改革,將多個省級部門系統融入政務服務平台,基層工作人員不必再反復登錄。人員打通流動壁壘、部門加強業務協同,就能盤活資源、提升效率,為減負持續護航。

  基層工作繁雜而具體,如何增強組織協調能力,實現四兩撥千斤?比如,安徽淮北市相山區組建公益聯合體,主動鏈接資源。供電公司志願者服務隊提供電路設施維護等服務﹔公益協會為兒童活動室提供桌椅、玩具,定期開展親子活動﹔一家醫院捐助1萬元幫社區成立“救急難”互助社……凝聚多元力量,減輕了社區籌集資金的壓力,滿足了居民需求。基層治理不必“單打獨斗”,凝聚眾智眾力,共治更有力。

  破解“小馬拉大車”,關鍵在於一切從實際出發,要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擬定清單時,中央和各省區市組建調研指導組,立足鄉鎮(街道)實際,結合其工作特點,一地一策加強指導服務,與基層干部坐在一起逐條逐項過單子。摸清真情況、了解真需求、聚焦真問題,才能提升減負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各級干部“坐在一起”,也能消除“信息差”。比如,設立信息直報點,直接收集基層對鬆綁減負的意見建議。政策制定“接地氣”,發起反饋“直通車”,有助於找准症結,實實在在解決難題。

  前不久,內蒙古武川縣東坡村突發洪水,基層干部“逆流而上”,挨家挨戶通知,村民全部安全轉移、無一傷亡。我們身邊不乏這樣敢擔事、能扛事、善做事的基層干部,他們正是奔騰在時代原野上的千裡馬。拆解冗余的缰繩,明確清晰的賽道,讓千裡馬盡情馳騁,廣袤大地定將升騰更活躍的氣象。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4日 05 版)

(責編:岳弘彬、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