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養老如何更懂老(暖聞熱評)


【關鍵詞】智慧養老
【故事】“我想問問今天的天氣,還希望你們送一些蔬菜過來。”在湖南長沙天心區赤嶺路街道芙蓉南路社區,王文英老人對著一台人工智能(AI)終端設備說出需求。不一會兒,養老服務站的工作人員便把菜送到老人家裡。喊一聲,服務就到,“AI+”讓居家養老省心不少。隨著一系列支持養老服務產業的政策出台,由社區提供場地、社會企業提供服務的“AI+養老”模式,正在長沙市多個社區推廣。
【點評】
借助人工智能終端設備,湖南長沙縣的獨居老人陳女士,一天的生活充實而便捷:上午9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的助老員上門服務,不僅打掃衛生、康復按摩,還能陪伴聊天﹔下午2時去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跟老師學國標舞﹔傍晚6時,社區裡的文藝晚會開始了,約上姐妹一起去看看……
陳女士的故事,折射我國探索智慧養老的最新進展。在老齡化加速的今天,如何更好讓3.1億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從長沙的“AI+養老”探索,到天津一些養老機構配備陪老人唱歌下棋的機器人,從上海一家老年福利院組織老人學習使用人工智能軟件,到浙江杭州有社區引入能陪老人散步的機器狗,一場以科技為翼的養老服務變革正在廣袤城鄉展開。除了關照老人吃藥、吃飯、監測健康動態等基本功能,如今的智慧養老還注重聊天、娛樂等互動,以此強化情感陪伴,驅散老年人的寂寞和孤獨,為他們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這無疑是一種進步。
當前,我國老年群體的養老需求日益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智慧養老為滿足新需求提供了新供給。去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養老科技和信息化發展應用。毋庸置疑,智慧養老可以有效提升養老行業的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但這並不意味著要追求“機械替代”。讓智慧養老真正成為老年人生活的助力,既要用好科技的力量,把基礎、繁瑣、重復的工作交給智能化設備來高質高效完成,也要重視護理員等專業人員的培養,使他們可以把精力投入為老人提供更多個性化、精細化的服務中,全方位提升老年人養老生活體驗。既有科技的效能,又有感情的溫暖,才能讓老年人的生活更有質量。
也要看到,智慧養老方興未艾,現階段還存在智能設備價格高昂、標准缺失、適老化不足等問題,一些智慧養老“黑科技”在實際應用中效果如何還有待進一步檢驗。種種因素,制約著老人及其家屬對智慧養老的接受度。突破這些瓶頸,要把服務放在首位。以老年人為本,結合老年人的生活場景和使用偏好,優化操作、完善功能,才能使這些產品和服務真正成為老年人的好幫手,也為產業發展打開新空間。
讓科技更好賦能“老有所養”,離不開政策引導,也需要產業支撐。當越來越多政策保駕護航,當越來越多主體投入其中,智慧養老定將不斷提升服務多樣性、精准度、可及性,贏得越來越多稱贊,讓養老變“享老”的溫暖圖景加速照進現實。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1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