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提高在開放條件下干事創業的本領(思想縱橫)

陳 睿
2025年04月16日06: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繩短不能汲深井,淺水難以負大舟。黨和國家事業越發展,對領導干部的能力要求就越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在,我們國家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各級干部要提高在開放條件下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的本領。”這一重要要求,為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加強能力建設、提高執政本領指明了方向。

  開放條件下,百舸爭流、千帆競渡,隻有准確把握和順應世界發展大勢,才能先行一步,贏得發展主動權。早在2003年,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就敏銳地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趨勢,部署建設“數字浙江”。那一年,杭州每百戶居民家用電腦聯入互聯網還不到2戶,很多干部對數據庫等概念還不太理解。正是因為習近平同志前瞻性的戰略眼光,讓杭州在數字經濟領域率先起飛。如今,宇樹科技、游戲科學等企業活力奔涌,在各自領域大放異彩。提高在開放條件下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的本領,首要的就是自覺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征和發展趨勢進行正確分析、作出科學判斷,以此推進本地區本部門工作。

  人類社會進步,離不開文明交流、互學互鑒。在開放條件下,博採眾長,廣泛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我們工作的亮點會更亮、優勢會更優。在廈門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探索建設自由港。當時,自由港在全國都是個新事物,很多干部對自由港是什麼、能發揮什麼作用認識很有限。習近平同志帶著課題組到新加坡考察,組織全國第一個關於“出口加工區和自由港”的國際研討會。在習近平同志直接領導下,廈門立足自身條件,提出實施自由港某些政策的具體構想,明確採取漸進式、經“三步走”,把廈門建設為“自由港型的經濟特區”。如今的廈門,已發展成為我國國際交通的重要樞紐、國際資本的重要聚集地、國際交流交往的重要窗口。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鮮明特色。各級干部在學習借鑒現代化建設中形成一般性經驗、把握發展規律的同時,更要立足各地在人才、資源、產業、對外交通等方面的差異化發展條件,著力探索適合自身實際的開放新路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一個重要方面就在於吸引大量外資以及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外來人才,與國內生產要素相結合,共同推進經濟發展。浙江義烏既不臨海也不臨邊,卻與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貿易往來,吸引1萬多名外商常駐。實現從“買賣全國”到“買賣全球”,靠的就是轉變貿易方式、推動市場轉型、下放管理權限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當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各級干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對資金、信息、技術、人才、貨物等要素的配置能力,既用好全球市場和資源發展自己,又推動世界共同發展。

  隨著我國與外部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面臨的風險挑戰也不容忽視。領導干部應敏銳洞察、統籌考量開放過程中潛藏的各類安全風險,避免因片面追求開放速度而忽視安全隱患,也不能因過度擔憂安全問題而阻礙開放步伐。例如,在制定區域開放政策時,要強化戰略思維與全局意識,充分研判評估經濟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社會安全等方面風險,提高對開放領域安全問題的監測、預警和處置能力。

  開放不止步,增強本領不停歇。各級干部唯有不斷提振精神狀態、提高能力水平,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經風雨、見世面,放眼全局謀一域,把握形勢謀大事,才能更好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6日 13 版)

(責編:衛嘉、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