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杭州六小龍”:求索與啟示(望海樓)

■ 申孟哲
2025年02月19日06:0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在2月17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有兩位年輕企業家尤其引人注目。一個是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一個是DeepSeek(深度求索)創始人梁文鋒,前者生於1990年、后者生於1985年。他們是中國年輕一代企業家的代表,其企業也是中國新興產業的標杆。

  宇樹科技、深度求索,加上游戲科學、強腦科技、群核科技、雲深處科技,總部都在杭州,也都是近年來涌現的“科技新星”。網友給這6家企業取了個綽號:“杭州六小龍”。新春伊始,從人形機器人春晚刷屏,到AI大模型世界矚目,一個個現象級產品,讓“杭州六小龍”的名號傳遍大江南北。

  輿論場上也熱鬧。一時間,一些城市開始反思“為何‘六小龍’沒有產生在本地”,從營商環境、人才服務、創新投入、政府引導等許多方面進行了“深度求索”。

  產品有看點,追問有深度。這種現象,不妨可以名為“杭州六小龍”現象。

  這個現象首先說明,中國企業、中國人民有能力在最尖端的科技領域“為天下先”。“六小龍”覆蓋了AI、機器人、腦機接口、雲設計軟件系統、游戲開發等領域,每一項都是“硬核科技”,既有對現存成果的深化拓展,也有對知識“無人區”的拓荒進發。面對各種“專利壁壘”“技術卡脖子”困境,“六小龍”的出現再次証明,中國有足夠的能力和自信沖破高牆、打碎藩籬,獨立自主取得一項又一項突破。

  這個現象也讓世人看到,中國廣袤的土地和市場,蘊含著無窮的活力與潛力。“杭州六小龍”代表的,正是中國新一批由年輕人主導、充滿創新活力的民營企業。他們中的許多人是在地鐵上調試模型,在早餐攤前畫架構圖,用代碼當磚瓦,拿算法做鋼筋,壘出通向未來的橋梁。中國過去的成就,是一代代勞動者這樣奮斗出來的,中國未來的潛力,也必將在這樣的奮斗中得以兌現。

  “杭州六小龍”現象同樣告訴世界,中國一直在努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堅定不移地走發展自己、利好世界的路。深度求索的開源大模型降低了AI應用門檻,宇樹科技的機器人突破了一些國家的高價壁壘,強腦科技的腦機接口技術的進展有望造福無數病患人群……這是中國科技實實在在進行的“技術平權”。圍繞這些新技術產生的論文、產品,本質上都屬於公共品,原則上可以造福所有國家。面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地緣博弈加劇的挑戰,是把心思花在“脫鉤斷鏈”、打壓對手上,還是聚精會神搞創新、帶動全球技術進步?中國又一次用行動做出了回答。

  對中國的其他城市而言,“杭州六小龍”現象是一個提醒:中國的城市競爭已從“拼政策優惠”升級為“拼創新生態”。企業入駐杭州“不吃一頓飯、不喝一杯酒、不送一根煙”,政府“無事不擾、有求必應”。如此,青年人才自然會“用腳投票”,真真切切地在城市中扎下根、放下心、邁開步。

  對世界而言,中國“杭州六小龍”現象無疑也是一個啟示:人類真正需要的,並非目光短淺的投機與刺激,而是志存高遠的堅守與跋涉﹔人類的未來,不在閉門造車、“小院高牆”的孤立中,而在敢為人先、開放共贏的格局中。

  (作者為本報評論員)

(責編:衛嘉、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