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社區小食堂 做好“活”文章(縱橫)

楊建楠
2025年02月12日05: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下午1點,天津南開區園蔭裡的社區食堂還沒關門,住在附近的小劉沒想到還能吃到熱乎飯。再過幾小時,這裡將迎來一群小朋友,“變身”少兒托管室。

  既能現場點餐,又能線上預訂,既面向老人又歡迎年輕人,既是食堂又是托管室……小小的社區食堂,做出不少“活”文章。

  在這些文章裡,最醒目的是新需求。對不方便做飯的老人和沒時間做飯的年輕人來說,在家門口吃上一頓放心可口的飯菜是共同訴求。社區食堂不僅解決了一頓飯的事,方便了居民就餐,還為社會解決部分就業問題,可謂一舉多得。城市治理效能高不高、居民生活品質好不好,都能從這小食堂裡看出門道。

  社區食堂,可以盤活存量。河東區靖江東裡社區的社區食堂是由舊車棚改造而來﹔河北區的一家社區食堂則是利用一處閑置資產,引入第三方企業進行改造后開業。喚醒沉睡的資源,服務“上新”的同時,也完成了一次城市微更新。更進一步,當一家社區食堂開門迎客,不僅能讓閑置空間活起來,也能讓社區人氣旺起來,帶動周邊縫縫補補等便民服務。

  沿著這條思路往更深處想:空間活了,那時間呢?不少實踐已經給出答案。

  在紅橋區勝災社區大食堂,大伙兒吃完飯喜歡坐著聊一會兒,運營方就將營業時間延長1小時,滿足群眾需求。還有一些社區食堂,招募外賣員為社區內的老人上門送餐,同時為外賣員、快遞員延長營業時間,給予價格優惠。一份冒著熱氣的飯菜,解了居民用餐的“難”,也給了新就業群體被關懷、被尊重的“暖”。

  讓便利就餐帶來的幸福感一直在,需要社區食堂實現可持續發展,而這離不開靈活的經營思路。在上海,每當過了老人用餐高峰時段,有的社區食堂會把年輕人喜愛的臘味、辣炒擺進櫥窗,以精細化運營吸引不同年齡段的客人。在重慶,一家社區食堂推出“社區食堂+學堂”模式,開展小面傳承培訓和就業幫扶,增收、傳承兩不誤。在杭州,有街道利用社區食堂舉辦烘焙、膳食等方面的培訓講座、文化活動等,既豐富了居民生活,又為食堂賺了人氣。

  有人說,開社區食堂難賺大錢,最需要的是堅守。的確,把民生賬算在最前面的社區食堂,往往賺的是“微利”。但有政府“搭把手”,有居民來捧場,運營方再想方設法讓菜譜活一些、空間功能多一些、服務人群廣一些,那麼,再小的食堂也能細水長流,寫出幸福感十足的民生大文章。

  (摘編自《天津日報》,原題為《社區食堂,“活”字裡有大文章》)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2日 05 版)

(責編:楊光宇、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