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型工業化的新特點新趨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能夠推動經濟增長、促進技術進步、保障物質產品供給、創造就業崗位、帶動產業升級。一個國家特別是大國實現現代化,無不依賴高度發達的現代工業。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立足本國國情,充分吸取其他國家工業化發展的經驗教訓,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深刻把握新型工業化的新特點新趨勢,才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新型工業化展現新特點。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通用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術領域正在發生革命性突破,並深刻改變著經濟生產函數。我國牢牢把握機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為代表的一批優勢產業成為中國制造業的亮麗名片。我國新型工業化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並展現出新的特點。一是高端化。推進新型工業化,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打造技術水平高、競爭力強的先進制造業,其核心在於創新。近年來,我國著力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快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推動我國制造業技術水平躍遷、產業結構優化、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一些傳統制造業企業推廣應用智能制造技術,實現定制化生產、自動化生產和精密制造、低能耗制造,不僅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也拓展了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路徑。二是綠色化。綠色低碳是新型工業化的生態底色。近年來,我國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工業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穩妥推進工業領域碳減排,加強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同時,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打造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等,加快推動產業綠色化發展。三是智能化。近年來,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應用,正在重構產業發展基礎、方式和流程。我國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和智能制造工程,建設一批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不斷推動產業智能化升級。比如,有的風力發電機葉片生產廠將數字孿生技術、人機互聯技術、自動化技術和5G通信技術相結合,將每一項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指標都呈現在數字平台上,對生產全流程進行在線監控和精細化管理。四是融合化。隨著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行業邊界越來越模糊,產業交叉融合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我國積極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等深度融合,數字化管理、平台化設計、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蓬勃發展,新的競爭優勢加快形成。
新實踐促進對新型工業化的規律性認識不斷深化。新時代以來我國新型工業化實踐取得顯著成就,促進我們對新型工業化的規律性認識不斷深化。一是深化了對工業化水平和發展階段的認識。傳統工業化理論主要以三次產業的結構及其演變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工業化水平和發展階段。隨著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人類產業活動的規模和方式發生巨大變化。新型工業化把科技創新作為強大動力,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程度作為重要判斷指標,更加符合生產力提高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實際,更加符合生產社會化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二是深化了對產業分工的認識。傳統的產業分工要求每個部門聚焦於自己的核心職責,在自己的領域內發揮專長,提升整體效率。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滲透,生產組織呈現網絡化、自組織、分布式協同等新特點。新型工業化要求推動產業門類之間、區域之間、大中小企業之間、上中下游環節之間高度協同耦合,更加符合前沿科技跨領域交叉融合的趨勢,能夠更好釋放產業網絡的綜合效益。三是深化了對產業布局的認識。傳統的產業布局通常要求相同或相近產業在特定地理區域高度集中、產業資本要素在特定空間范圍不斷匯聚,促進區域內企業組織互助合作、相互吸引。數字技術、數據要素和數字平台等的廣泛使用,極大降低了物流、運輸和交易成本,也使得地理區位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下降、地理區位驅動產業集聚的趨勢放緩。新型工業化要求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產業集群發展,為產業集群帶來新的發展動力、空間與模式,構筑起數字產業競爭新優勢。
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中發展新質生產力。去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我們要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加快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新質生產力。一是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積極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不竭動能。二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要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積極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三是統籌推動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壯大。要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提高傳統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適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要求,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培育未來產業。四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我們要著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支持企業參與制造業強鏈補鏈行動,做強長板優勢,補齊短板弱項,打造新興產業鏈條。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戰略合作與利益協調,強化產業鏈聯動,構建自主可控、運轉穩定的生產供應體系。
(作者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06日 0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