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發展需要更多“爆改”創意(縱橫)
狗尾巴草編成戒指,高粱稈插成眼鏡,馬齒莧做成項鏈……這些小時候就地取材的手工玩意兒,你還記得嗎?最近,助力農作物“抬高身價”的創意“爆改”,在短視頻平台上紅火起來,打開了農產品跨界“出圈”的新思路。
“爆改”的單品之所以受到歡迎,在於它們本是常見農產品,足夠“接地氣”,能夠激發出人們內心深處的鄉土情結,引發情感共鳴。另外,新穎的創意帶來又土又潮的反差感,不僅展示了農產品的多樣性,也給消費者以新鮮感,拉近了年輕人與農產品的距離,也拉近了城市與鄉村的距離。
“爆改”的風不隻吹在農產品上,還體現在農業農村的方方面面。早前,就有短視頻博主推出鄉村時裝走秀,展示農村的農產品新品種、農耕傳統等。近來,有00后“新農人”改造羊圈,養蟋蟀年入近千萬元﹔有技術能手“爆改”農機,讓年輕人拾起種地的興趣﹔還有科研團隊把20英尺集裝箱“爆改”為“新農田”﹔等等。這些“爆改”創意,與時尚、科技、鄉村產業發展等相結合,讓人們對鄉村產生了全新的認識。
進一步來說,這些“爆改”也為農業農村發展帶來了更多可能。有的“爆改”通過科技手段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如河南蘭考農耕文化科技小院引進酵素農耕技術,提升稻米的品質,幫助農民增產增收。有的“爆改”促進農特產品升級,叫響了區域特色品牌。如山東棗庄將石榴元素與傳統美食及藝術巧妙結合,推出紅石榴“喜饃”﹔雲南將本地盛產的咖啡果肉和茶結合,制成咖啡果肉茶等。還有的“爆改”促進了鄉村文化的創新和交流。如四川瀘縣嘉明鎮護鬆村將70余幅構思巧妙的文化彩繪落腳於各家農戶牆上,展示村庄的發展變化。
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大背景下,鄉村發展不再局限於傳統的農業生產,而是可以通過創意農業、跨界融合等多種形式打開更廣闊的空間。“爆改”的風吹到農業農村,推動了資源、技術、信息等要素的流動和共享,也助推了城鄉互動和良性循環發展。探索鄉村發展的更多可能,需要更多優秀的創意,需要更多扎根鄉村的實踐,更需要廣大農民群眾的參與和創造。
(摘編自《農民日報》,原題為《“爆改”的風,帶來鄉村傳播更多可能》)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23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