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雖有雙重影響,但總體拓展了就業增收新途徑

經濟數字化轉型對就業的影響逐步加深(專題深思)

臧得順
2025年01月22日05: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就業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就業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在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為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當前,經濟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一個大趨勢,為我國經濟穩中有進、提質增效提供了重要支撐,也對做好就業工作帶來深遠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對“就業工作仍面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進行深刻論述,其中就包括經濟數字化轉型等趨勢對就業的影響逐步加深。去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5年要保持就業總體穩定。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必須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要求,全面認識經濟數字化轉型對就業的影響,努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經濟數字化轉型對整體就業的影響具有雙重性,既促進了新就業崗位的創造,也帶來了傳統行業中一些崗位的削減。但總體看,經濟數字化轉型拓展了勞動者就業增收新途徑,對於保就業、穩就業、擴就業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推動下,新的行業、新的崗位應運而生,數字經濟、數字營銷等相關就業機會增加,交通出行、外賣配送、互聯網醫療等領域的平台就業人員規模擴大。根據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到2023年末,數字經濟助推信息服務業快速發展帶來了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增加,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業人員比2018年末增加507萬人。同時,經濟數字化轉型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進而提高勞動者收入﹔還能降低產品價格,進而擴大市場需求,並推動相關企業和行業加大投入,間接增加勞動力需求、促進就業。

  經濟數字化轉型也提高了對高素質、高技能勞動者的需求。以企業數字化轉型為例。經濟數字化轉型一定程度上體現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上。企業數字化轉型所覆蓋的企業不僅包括集成電路、軟件和信息服務等科技型企業,還包括制造業、零售業等各行業企業。它不是簡單將數字技術疊加運用在企業運行和管理中,而是以數字化推動企業組織架構、業務模式、人才結構、管理體系等方方面面的系統性變化。這帶來企業對軟件開發工程師、數據分析師、網絡工程師等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續上升,不僅能夠提高勞動者收入,也進一步促進了技術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具體來看,經濟數字化轉型對不同地區、不同產業、不同群體的就業影響是不同的。從地區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區域,得益於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雄厚的教育資源、較高的技術研發能力等,經濟數字化轉型程度也相對較高,推動了整體就業水平的提高。根據《數字長三角發展報告(2024)》,2023年長三角地區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12萬億元,佔三省一市經濟總量的40%以上。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支撐下,長三角地區的就業機會也多於其他地區。比較來看,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經濟數字化轉型程度相對較低,創造的新就業機會也少一些,一些年輕勞動力因此向東部沿海地區流動。

  從產業看,由於不同行業數字化轉型程度存在差異,其對就業的影響也不同。根據《中國數字經濟就業發展研究報告》,數字經濟就業吸納能力持續增強,並引領就業新趨勢。第三產業數字化轉型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高於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在第二產業中,數字經濟崗位需求較多的行業包括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金屬制品業等。伴隨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斷深化,第二產業數字經濟吸納就業人員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在第三產業中,科研和生活性服務業是就業需求主戰場,小微企業就業輻射帶動效應強。

  從不同群體來看,隨著自動化、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廣應用,一些低技能崗位面臨被取代的風險。例如,在制造業,自動化生產線逐漸替代了傳統的人工操作﹔在銷售、客服等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也使大量工作崗位逐漸被機器人取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年1月的一份報告預計,未來,全球將有40%的勞動崗位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

  面對經濟數字化轉型對就業的影響,我們必須堅持理性、客觀、辯証的態度,既要看到經濟數字化轉型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必然之舉,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要看到其對就業工作帶來的挑戰,多措並舉積極應對,努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一是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特別是數字素養與技能。要統籌抓好教育、培訓和就業,動態調整高等教育專業和資源結構布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增強人力資源開發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二是增強現代化產業體系就業協同性,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努力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同時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支持平台經濟健康發展,做好數字轉型中的崗位挖潛、職業轉換。三是提升區域協調發展過程中的就業承載力,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加快形成一批服務融通、政策貫通、渠道暢通的就業集聚區和增長極,在進一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加強中西部地區經濟數字化轉型對就業的帶動作用。四是健全勞動法律法規,規范新就業形態勞動基准,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維護勞動者在勞動報酬、休息休假、勞動安全、技能培訓、社會保險和福利等方面的合法權益。

  (作者單位: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22日 09 版)

(責編:衛嘉、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