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要從青少年抓起
鼓勵各地各校將人工智能教育納入課后服務項目和研學實踐,推動產學研用結合,研發一批人工智能教育學習類課程和教學案例,為教學提供支持﹔鼓勵學校通過多種形式活動,將人工智能與學生的個人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營造濃厚的人工智能教育環境……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從構建系統化課程體系、開發普適化教學資源、建設泛在化教學環境、推動規模化教師供給等方面部署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
對於教育而言,人工智能是把“金鑰匙”,不僅為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工具和資源,也在倒逼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變革。人工智能催生新的知識生產和傳播方式,挑戰著傳統的師生關系,正在重塑教育理念和教育生態。以知識傳授為核心的傳統教育受到猛烈的沖擊,教育目標要轉變,原來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手段等也必須隨之而變,這樣才能培養適應智能時代的人才。
當下,科技界、產業界將大量資本和人才用於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和應用落地,各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尤其激烈,而人才無疑是競爭的關鍵。我國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起步較晚、缺口巨大。有數據統計,我國人工智能領域人才總缺口高達500萬。而且,有機構預計2030年中國對AI專業人員的需求將增至2022年的6倍。能否培養服務支撐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高層次人才,提升科學研究創新能力,也是教育必須回答的問題,這是事關我國科技與產業變革的大問題。因此,教育與人工智能的結合,不是策略性問題,而是一個戰略問題。
教育部部署探索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實施途徑,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就是對這一戰略問題的把握。在中小學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是完善人工智能教育體系,加大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工作,能夠夯實人工智能人才的戰略儲備,盡快彌補人工智能人才的缺口。
還要看到,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人工領域的專門人才,但是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能培養學生會用、善用、妙用人工智能能力,能夠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人與技術、社會的關系,促進思維發展,培養創新精神,而這恰恰是智能時代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在中小學加強和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挑戰並不小。如何面對不同年級學生開發適合的課程,如何廣泛匯聚優質教育資源,如何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如何不讓農村孩子在人工智能教育上掉隊,都需要智慧。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業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展廳等場館向中小學校開放,開發適合中小學生的人工智能教育資源﹔積極引進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中符合條件的專業人才作為人工智能兼職教師﹔利用網絡平台實現城鄉學校人工智能教育相關課程互聯互通……打通校內校外、線上線上,構建更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是解決資源不足、分布不均衡的重要切入口。
在中小學加強和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從青少年開始抓人工智能培養,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和熱情,種下一顆顆探索的種子。假以時日,這些種子必將發芽、成長,長成參天大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