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加強平台監管,防止“大數據殺熟”(人民時評)

金 歆
2024年02月29日06: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出行軟件上預訂同一間酒店,不同賬號價格不同﹔使用打車軟件,“鑽石會員”價格還高於新會員,且更難打到車……一直以來,“大數據殺熟”是廣大群眾期待整治的問題。不久前,有網友在網上分享購買機票的經歷:用3個賬號,買同一趟航班同一艙位,價格最多相差900多元。春節前后,人們出行增多,大數據殺熟問題再次引發熱議。

  所謂大數據殺熟,是指一些企業通過掌握消費者的經濟狀況、消費習慣、價格敏感度等信息,對消費者在交易價格等方面實行歧視性的差別待遇,特別是利用用戶不願輕易更換慣用平台等心理,對老用戶收取更高費用。據北京市消費者協會調查,61.21%的受訪者認為大數據殺熟主要體現為不同用戶享有不同的折扣或優惠,45.76%的受訪者認為體現在多次瀏覽后價格自動上漲。有效解決大數據殺熟問題,才能更好保護消費者權益,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大數據殺熟,是商家在利用消費者的信任和信息不對稱套取超額利益,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背離了公平誠信的價值原則,也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個人信息處理者利用個人信息進行自動化決策,應當保証決策的透明度和結果公平、公正,不得對個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不合理的差別待遇。價格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也對大數據殺熟可能產生的價格欺詐等作出約束,對於處於市場支配地位的平台而言,大數據殺熟還涉嫌違反反壟斷法。

  法有禁令,為何難以杜絕?大數據殺熟行為具有一定隱蔽性,除非消費者十分警惕,否則很難發現﹔一些平台憑借信息優勢地位,以時間地點不同價格會浮動、針對新用戶有優惠等理由,為大數據殺熟的行為辯護,隻想蒙混過關,不想改正﹔消費者的維權渠道也不夠暢通,以訴訟方式維權費時費力,用戶對算法決策缺乏技術層面的了解,也導致舉証極為困難。因此,針對大數據殺熟,要切實優化監管舉措,多管齊下,改變“人人喊打又辦法不多”的局面。

  大數據殺熟,實質就是經營者對算法的濫用。真正解決這一問題,歸根到底還是要做好對平台的監管。個人信息保護法在法律層面上對自動化決策進行了規范,但相關規定還需進一步細化。要拿出更有效的監督和約束措施,促使平台切實履責。網信、市場監管等部門應主動作為,通過開展專項檢查等方式,做好相關執法查處。

  治理大數據殺熟事關消費者利益,必須充分發揮消費者的監督作用。要為消費者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可以在各類消費平台上建立“一鍵維權”等機制﹔針對舉証難問題,相關部門不妨提供一些技術支持,幫助消費者尋找、固定証據﹔消費者協會等組織應做好相關知識普及,提高消費者的防范意識,並為消費者維權提供幫助。

  網站平台和相關企業要想獲得長遠發展,形象和信譽至關重要。用戶一旦發現自己被歧視對待,就會拋棄這些不良平台。誠信、平等地對待每一名消費者,將依法依規掌握的消費者信息應用在改進產品和服務上,在良性互動中實現互利共贏,才是數字時代平台企業的長遠發展之道。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29日 05 版)

(責編:牛鏞、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