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來論

人民來論:怎樣看待圍繞壓歲錢的爭議

2024年01月30日14:40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在萬家團圓的春節,壓歲錢歷來以滿滿的“儀式”感,傳遞著親情和祝福﹔但也有人反映,近年不斷上漲的壓歲錢讓一些老人甚至中青年難堪重負。怎樣看待這一問題?歡迎大家和我們一起探討。

壓歲錢寄托祝福

傳統年俗之一,心意特別寶貴

A:壓歲錢在我國由來已久,最初是壓“祟”錢,有辟邪驅鬼,保佑平安之義。新春佳節,長輩給晚輩派發壓歲錢,將好運和祝福帶給晚輩,希望他們能夠健康成長,壓歲錢裡飽含著滿滿的祝福和愛護,無論壓歲錢數額多少,心意特別寶貴。

B:給壓歲錢環節是過年期間最歡樂的環節,有孩童的期待,有老人的祝福,甚至有些地區會讓小孩給老人磕頭以后才給壓歲錢,體現尊老敬老的傳統。壓歲錢是一個家庭傳遞溫暖和愛的紐帶。即使成年后,很多人回憶起童年,都少不了壓歲錢的部分。

C: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壓歲錢的金額也水漲船高,現在壓歲錢不僅僅是代表長輩愛意的年俗文化,更是一個提高和培養孩子財商的機會。能讓孩子認識錢、會花錢,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孩子們學會對錢合理的計劃和安排,讓這一傳統習俗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意義。

壓歲錢變味兒了

增加經濟負擔,催生攀比之風

D:有網友反映,當地“過年給孩子拿紅包攀比嚴重,漲到最低200元,給農村老年人增加很大的經濟壓力和煩惱”。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的壓歲錢更是輕則上千,動輒過萬。如果據此就說壓歲錢“壓”垮老年人了,還是有點夸張,但壓歲錢的確在逐年上漲,和天價彩禮一樣,已經讓不少人感到了壓力。尤其是經濟條件較弱的人,比如農村老年人,大多已經失去賺錢能力,如果再趕上兒孫眾多,想放開手腳發壓歲錢真的力不從心。

E:壓歲錢過高,不但增加經濟負擔,還可能引發攀比浪費現象。“人家拿這麼多,你拿少了,也不好看”,在這種心理支配下,長輩們打腫臉充胖子去隨行就市﹔而孩子也在錯誤價值觀的引導下,學會盲目攀比和“炫富”,對整個社會的風氣帶來負面影響。

F:壓歲錢變味兒,也是因為在年俗的傳承中,一些觀念逐漸走偏了。比如有人持“人情投資”觀點,認為壓歲錢在一定意義上是一種跨期投資,送禮的人收獲了人情和更牢固的親戚關系,而收禮的人,后續還會找機會加倍奉還。也有人以壓歲錢多少來衡量親情深淺、關系遠近,裹挾著親戚朋友一起“卷”。其實,金錢換不來親情,禮尚往來也不是恰當的投資時機,斤斤計較紅包厚度,反而會讓親人之間心生嫌隙。

壓歲錢要“減負”

親情交融量力而為 不必“一刀切”

G:壓歲錢終歸屬於民俗范疇,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思想觀念也各有不同,要尊重差異化選擇,對壓歲錢不宜、也沒必要搞“一刀切”。

H:一些傳統美德還是值得提倡。比如,勤為本、儉養德、孝當先,不會因為時代和經濟狀況的變化而變化,教育后代正直善良、孝老愛親、自立自強對每個家庭都很重要。給晚輩壓歲錢,要厘清這是長輩對晚輩的愛、是美好祝福,不能異化為另一種“啃老”,更不該搞攀比、裹挾雜念。

I:不妨參照他山之石。比如,廣東地區有“派利是”的習俗,“利是”金額通常不大,主要傳遞吉祥如意的良好祝願,人們更在意討個好彩頭。這樣的形式更容易獲得理解認同,有助於營造反對奢靡、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

J:過年團圓的本質是親情交融,維系親人關系的不是金錢,而是血濃於水的情誼。親人之間更應相互體諒,不妨從自身做起,量力而為。

(責編:燕帥、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