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啃最硬的“骨頭”,解最難的問題(現場評論)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在行動①

劉 毅
2024年01月24日06: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不久前,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對福建、河南、海南、甘肅、青海5省開展督察進駐工作,查實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與廣大讀者一道,聚焦問題和短板、整改與成效。

  ——編  者  

  

  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正全面開展。記者隨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直插現場,來到某市產業園。先看雨水管排放口及污水管排放口,再看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過程看似正常。果真如此嗎?

  督察人員又趕到園區管理中心,調取雨水及污水排放口的監控視頻,詳細詢問有關人員。前期已有多次暗查,這次又是近3個小時的面對面細致調查——問題逐漸浮出水面:產業園環境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園區監管失職失責,一些生產廢水從雨水管排放到漁塘溪﹔園區還將含氟廢水排入無除氟工藝的污水處理廠,違規稀釋排放。

  以前督察,發現問題的蛛絲馬跡相對容易。如今,督察人員常常要像偵探一樣,明察暗訪,細之又細。參加過多次督察的盧誥宇感慨:“隨著生態環境保護持續加強,‘一目了然’就能發現的問題越來越少了。深入現場、動真碰硬,才能揭示問題,推動解決。”

  深入調查,劍指問題,敢動真格,是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鮮明特色。這就要求,動真碰硬地督,有力有序地改。督察組根據各類線索,查實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有關地區統籌經濟發展、民生保障和生態環境保護,科學依法推進邊督邊改,同時舉一反三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在此過程中,敢於動真碰硬,善於處理督與改的關系,才能形成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良好局面。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力量之源是什麼?督察人員有著極為深刻的體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就是‘尚方寶劍’。”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繼續發揮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利劍作用。”自2015年開始試點以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一直“敢於動真格,不怕得罪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建得好、用得好,取得了“中央肯定、百姓點贊、各方支持、解決問題”的顯著成效。

  成效源自動真碰硬,堅持問題導向。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奔著問題去的,通過發現問題不斷推動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有的帶有普遍性,如污水收集處理不到位、生態修復推進不力﹔有的具有特殊性,如海南一些地方紅樹林保護不力、青海柴達木盆地鹽湖資源開發無序擴張。深入把握當前生態環境問題的新特征新變化,既關注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也緊盯群眾反映的“身邊事”,既著力把問題查准查實查透,也深挖問題背后的原因,才能以解決問題為契機推動完善政策制度和長效機制。

  督察既勇於破解復雜的生態題,也推動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西北地區某省開展督察時發現,一個干旱少雨、水資源短缺的市,建設大量人工水面長期違規取水,地下水超採治理不力,加劇了水資源緊張,對流域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威脅。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著力糾正了許多類似看短期不看長遠、重局部不重整體的錯誤做法。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本身就是在算大賬、算長遠賬。以督察為抓手,助推各地區各部門樹牢正確的政績觀、發展觀,更加注重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算整體賬、算綜合賬,最終會激發良好生態環境所蘊含的巨大價值。

  啃最硬的“骨頭”,解最難的問題,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利劍高懸,緊扣發展所需、民心所向的問題,動真碰硬,真查實改,就能把一個個“問題清單”轉化為“成效清單”,書寫好高質量發展的答卷。

  (作者為本報經濟社會部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24日 05 版)

(責編:牛鏞、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