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多措並舉擴大有效投資(人民時評)

李心萍
2023年11月16日06: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增發的國債資金初步考慮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億元。本次增發國債,為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項目建設提供了有力資金保障,也將在保障國家水安全、促進民生持續改善、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投資是穩增長、促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1—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9%。在房地產市場調整的背景下,這樣的投資增長呈現了較強韌性。從結構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9%,制造業投資增長6.2%,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保持在11%以上,說明我國產業轉型升級領域投資仍具有強勁動力。

  立足當下,打好全年經濟工作“收官戰”,穩投資依舊至關重要。一方面,擴大有效投資是促進經濟恢復和較快增長的必需,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有利於提升經營主體預期,通過投資的乘數效應帶動就業和消費,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另一方面,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供給。投資項目不僅關乎當期的“量”,還關乎未來產業發展的“質”,以及可持續增長的“能”。因此,穩投資不是為了拉動經濟一時增長,而是面向未來,構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做好穩投資工作,應更好發揮政府投資的撬動作用。在1—10月份經濟數據中,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以下簡稱“大項目”)投資同比增長9.9%,增速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高7.0個百分點,十分亮眼。觀察各地的“大項目”清單,或涉及科創中心建設,或關乎交通基礎設施的更新。這些項目往往有很強外溢性,需要政府投資牽頭,進而帶動民間投資。

  特別是科技創新投資,政府投資大有可為。比如,上海光源是政府投資的國家重大創新能力基礎設施,向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高新技術開發研究各領域的用戶開放。一家中國企業就利用上海光源,自主研發出抗癌新藥,成功在國外獲批上市。國際經驗顯示,在經濟發展水平從中高收入邁向高收入階段時,投資增長動力將從要素依賴型轉向創新驅動型。這正是我們需要搶抓的機遇期。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發揮重大項目的牽引和政府投資的撬動作用,就能不斷拓展有效投資新空間,推動內需潛力加速轉化成發展動力。

  穩投資還要進一步釋放民間投資活力。民間投資是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主力軍。應看到,受外部環境變化、市場需求波動、收入利潤下降等因素影響,當前投資信心和預期仍有待提升。為此,各地應繼續優化政策、減輕民營企業負擔,繼續優化營商環境,為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重大補短板項目、重大示范項目等提供有效路徑,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不斷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在重慶,我國首條橫穿大巴山腹地的西渝高鐵施工現場,路基、隧道、橋梁等177個工點同時施工,連點成線、齊頭推進﹔在貴州,貴安新區多個數據中心建設跑出“加速度”、聚集成勢……廣袤的神州大地上,重大項目正密集“上新”。我們應當堅定信心,隨著各項政策落地生效,基礎設施和制造業投資的拉動力將進一步增強,投資有望持續保持較好增長態勢。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16日 06 版)

(責編:衛嘉、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