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觀點專題>>2023黨報評論融合發展論壇

羅華:增強說服力,架起連心橋

人民網黨委副書記、總編輯 羅華
2023年10月07日09:26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黨委副書記、總編輯 羅華

評論的力量在哪裡?很大程度是要通過說服人來凝聚共識,從而引導輿論。評論之要,惟在得人。那麼怎麼做評論,才能讓讀者入腦走心產生共鳴?心甘情願和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呢?

眼要尖。我們身邊每天都會發生那麼多事,為什麼要挑這件事去評而不選那件事?培養新聞的發現力,找准評論角度和落點,需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找出這件事背后的普遍意義和典型價值,預判它對於當下社會心理、輿論場或者某個方面可能帶來的影響。舉個例子,智能電視行業存在連環收費亂象,可能很多人都深受其害。我們根據群眾意見寫了人民網三評“套娃會員”,指出“套娃會員”本質上是一種變相加價,竭澤而漁,旗幟鮮明地為消費者撐腰。不久前國家廣電總局等部門已部署對電視“套娃”收費現象等問題展開專項整治。

手要快。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裡,人們不管做什麼,都講究效率,評論要輸出觀點,激濁揚清,或者先聲奪人,或者正當其時。這就要求我們落實選題策劃要有效率,編校發稿流程要有速度,宣傳推廣能把握好節點和節奏。2019年人民網評孫小果案,5月28日中午13時許雲南省澄清此事的官方通報發布,2小時后,《人民網評:孫小果案官宣回應“人民”呼聲,點贊之后還有期待》就及時推出。這個背后是策劃先行,當日一早,我們已經分了“今日發布最終結果”“今日發布進展回應輿論”“今日沒有官宣,但媒體會不斷進行報道”三種情況,分別做好了預案。

心要熱。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是一個優秀評論工作者的基本素養。對於邪惡的、消極的、墮落的、腐敗的、黑暗的、負面的,一聽見就憤怒﹔遇到正義的、積極的、真善美、正能量,不由自主就欣喜,讓這種內心的波瀾化為文字噴涌而出,這份熱,自能溫暖人心、予人力量。網上常說,“你若端著,我便無感”,說的就是評論不能高高在上,而要貼近群眾,說大白話,講人情味。如果脫離了受眾,何談弘揚“正能量”、傳遞“好聲音”呢?

腦要清。無論遇到什麼事,頭腦清明、冷靜是第一位的。評論要有批評、有鋒芒、有銳度,也要收放自如、以理服人,凝聚共識而避免撕裂輿論。今年5月間,長沙“車位被霸停直接焊死”事件引發爭議。針對此,人民網連發三評:《和解勝過“糾結”》《正義感也要有邊界》《媒體要幫忙不添亂》。有媒體指出,主流媒體引導輿論、引領受眾,就應該這樣提高發現、抓取能力,恰到好處、恰如其分地從身邊的人和事入手。的確,除了輿論斗爭外,我們日常評論的主題往往都是人民內部矛盾,而且事實並不是非黑即白,不能為批評而批評,為流量而站隊,要盡最大可能去架起連心橋,繪就同心圓。

踔厲奮發新征程,評論責無旁貸,也大有可為。

(責編:尹深、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