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古絲綢之路上駝鈴叮當,連綿不絕的駝隊把一件件貨物運往東西方。如今,“鋼鐵駝隊”——中歐班列跨越亞歐大陸,架起了互聯互通、互利共贏的“黃金橋”。它不僅是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橋梁,也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生命通道”。
天津港是“一帶一路”海陸交匯點、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和服務全面對外開放的國際樞紐港。9月18日上午,隨著一聲汽笛長鳴,一列搭載著54個集裝箱貨物的中歐班列從新港站開出,駛向蒙古,這是中國鐵路北京局天津貨運中心新港營業部今年組織開行的第488趟中歐班列,預計到9月25日,北京鐵路在天津港發運的中歐班列將突破500列、27000車。作為運輸強勁、物流發達的海港,天津港正通過中歐班列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注入強勁動能。
京津冀是我國“一帶”與“一路”在環渤海區域的結合點,在地緣上具有東出西聯、南下北上的優勢,大型陸港、海港、空港齊備,國際多式聯運物流條件得天獨厚。“河北區位優勢獨特,海運條件便利,要持續推進港口轉型升級和資源整合,優化港口功能布局,主動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標准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共建‘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自開行中歐班列以來,北京鐵路依托天津港營業部、河北省高邑國際陸港等發運場站,累計開行中歐班列5431列,發運集裝箱57.1萬TEU,將“中國制造”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絲綢之路經濟帶”周邊國家和地區,也為京津冀區域地方經濟和外貿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十年,也是中歐班列不斷探索創新、破繭成蝶的十年。從最初開行17列,到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開行超過7.3萬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6個城市。重慶、廣州、東莞、深圳、西安、鄭州、阿拉山口、霍爾果斯、阿拉木圖、塔什干、明斯克、馬拉、布達佩斯、杜伊斯堡、馬德裡……亞歐大陸上的一座座城市,因中歐班列連點成線,織線成網。展望未來,中歐班列將繼續跑出中國速度,成為暢通貿易的“穩定器”“加速閥”,惠及各國人民的“幸福之路”、造福世界的“繁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