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無人區”不應成旅游監管“真空區”(縱橫)

楊燕玲
2023年09月07日06: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隨著旅游升溫,一些人不滿足於游覽名勝古跡、秀麗山川,選擇進入危險並且鮮有人涉足的地區。不久前,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公告,嚴禁游客擅自進入無人區、未開放和未開發景區開展探險、旅游等活動。這給游客敲響警鐘,生態保護紅線內的“無人區”,不是旅游區,更不是監管的“真空區”。

  近年來,非法穿越可可西裡無人區的現象屢禁不止,對當地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有的“穿越者”開著重型汽車在草場上肆意行駛,有的打著觀察野生動物的旗號,對產仔期的藏羚羊進行近距離拍攝、接觸,嚴重干擾其正常棲息。除此之外,一些“穿越者”因為野外經驗不足、對無人區情況不熟,常常陷入險境,給當地造成巨大的救援壓力。

  青海是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重要的高山生物物種基因庫。由於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區特性,絕大部分地區氣溫低、日照多、蒸發量大,植物和作物生長極其困難。非法穿越嚴重破壞自然生態,如果不對非法穿越的現象進行有效遏制,就會對當地自然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自然保護區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禁止任何人進入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因科學研究的需要,必須進入核心區從事科學研究觀測、調查活動的,應當事先向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並經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批准”。法律有明文規定,一些地方也有相關制度,但仍有人心存僥幸。究其原因,既是缺乏對大自然的敬畏,也有違法成本低、道德壓力小等因素。

  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使命也是責任。真正保護好無人區以及未開放和未開發生態區,法律必須長出“牙齒”,要依法從經濟上加大處罰力度,對造成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后果的行為及時追究法律責任。相關部門要加強對無人區以及未開放和未開發生態區的監管和執法,借助衛星遙感監測、無人機等現代科技手段,實現對保護區的全域監控,做到精准執法。除了日常巡視,還要對來往的游客進行引導。旅游管理部門要積極作為,對為非法“穿越者”提供服務的旅行社嚴肅問責。社交媒體平台也要履行責任,對於追捧非法穿越的內容加強監管。

  當友好保護自然時,自然的回報是慷慨的﹔當粗暴掠奪自然時,自然的懲罰也是無情的。我們要深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恪守保護生態環境的底線,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

  (摘編自《青海日報》,原題為《以最嚴的舉措保護生態禁區》)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07日 05 版)

(責編:牛鏞、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