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熱評

 人民熱評:互聯網診療容不得人工智能生成處方 

趙志疆
2023年08月23日10:55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據北京日報報道,北京市衛健委日前牽頭組織制定了《北京市互聯網診療監管實施辦法(試行)》,並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公眾可於9月16日前向市衛健委反饋意見。根據該辦法,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要加強藥品管理,嚴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動生成處方,嚴禁在處方開具前向患者提供藥品。

      早在2015年7月,國務院就發布《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發展基於互聯網的醫療衛生服務,鼓勵第三方機構成立信息共享信息平台”。作為互聯網在醫療行業的新應用,互聯網診療不僅可以使患者免受來回奔波之苦,而且可以緩解醫療資源不均衡的現狀,對於破解“看病難”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互聯網診療出現規模性增長。《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截至2022年10月,全國設置超過2700家互聯網醫院,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超過2590萬人次。另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2年12月,國內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達3.63億,佔網民整體的34%,同比增長21.7%,成為當年用戶規模增長最快的應用。

      伴隨著互聯網診療的快速發展,線上問診成為越來越多患者的選擇。不過,在給公眾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某些線上問診平台的不規范操作也飽受詬病:有些互聯網診療機構的醫生敷衍了事,缺乏服務意識與責任意識﹔有的則“先藥后方”,濫用手中的處方權,為賣藥“打掩護”﹔還有的由人工智能自動生成處方為患者開藥,線上問診成了“線上賣藥”。更有甚者,冒用他人身份提供健康咨詢、打著“健康科普”的名義進行廣告宣傳。

      互聯網診療代表著醫療行業發展的一種趨勢,促進互聯網診療的健康發展,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不可或缺。2022年2月,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試行)》,其中明確規定,處方應由接診醫師本人開具,嚴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動生成處方﹔處方藥應當憑醫師處方銷售、調劑和使用,嚴禁在處方開具前,向患者提供藥品。

      在此基礎上,《北京市互聯網診療監管實施辦法(試行)》進一步細化了管理規定。其中一大亮點是,由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建立北京市互聯網診療監管平台。對於醫院來說,不僅應設專門部門管理互聯網診療,而且應主動與北京市監管平台對接,主動接受監督。對於醫師來說,接診前需進行實名認証,確保由本人提供診療服務。對於診療過程來說,醫療機構應當保証互聯網診療活動全程留痕、可追溯,並向北京市監管平台開放數據接口。

      互聯網診療的核心在於“診療”,互聯網技術的運用旨在提高診療效果、降低門診壓力、減輕患者負擔。但無論如何,人工智能都不能越俎代庖冒充醫生——倘若醫療“工具人”大行其道,不僅是對患者切身利益的巨大傷害,同時也是對醫生神聖職業的巨大貶損。事關公眾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審慎的態度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責編:趙春曉、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