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經濟形勢理性看)

王一鳴
2023年08月23日09: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從來都在經歷風雨中發展壯大。從發展趨勢看,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隻要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奮發作為,中國經濟一定能戰勝風險挑戰,再上新台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恢復速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處於領先地位,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發展前景光明”“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范風險,不斷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同時經濟運行也面臨新的困難挑戰。我們要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和對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合力戰勝前進中的各種困難挑戰,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回升向好,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良好基礎。

  經濟運行總體回升向好。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宏觀調控成效逐步顯現。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5%,比去年全年增速快2.5個百分點,比今年一季度增速快1個百分點,呈現明顯的邊際改善態勢,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

  內需拉動作用明顯增強。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市場銷售明顯回升,受疫情沖擊較大的服務消費加快恢復。1—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3%,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20.3%﹔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基礎設施(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制造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6.8%和5.7%,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對投資的支撐作用增強。

  產業發展態勢良好。農業生產保持平穩,夏糧產量居歷史第二高位。工業生產穩步恢復,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比去年全年增速快0.2個百分點。服務業加快恢復,1—7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8.3%,住宿餐飲、批發零售、交通運輸、文化娛樂等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增速加快。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1—7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5.3%,比去年全年下降0.3個百分點。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8%,高於GDP增速。民生投入持續增加,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高。

  與此同時,我國貨物淨出口規模擴大,外匯儲備規模連續兩個月增長,7月末外匯儲備增至3.2萬億美元以上,國際收支保持平衡。綜合來看,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表現突出。隨著我國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經濟運行積極因素不斷積累,經營主體預期持續改善,經濟將延續回升向好勢頭,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全年目標任務。

  在世界經濟復蘇艱難背景下,我國經濟顯現出強勁發展韌性

  在世界經濟復蘇步履艱難,全球通脹水平仍處高位,主要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凸顯,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地緣政治等風險上升的背景下,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深層次原因是我們堅持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動力轉換,以高質量發展的新進展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源頭活水。

  轉變發展方式持續推進。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上半年最終消費貢獻率達到77.2%,明顯高於去年。創新對經濟發展的驅動作用增強。強化基礎研究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新建一批重大科學基礎設施,關鍵設備、材料、零部件國產化攻關取得重要進展。綠色轉型和經濟增長的協同成效逐步顯現,上半年風力、太陽能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6.0%、7.4%,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增長61.6%。

  結構調整取得進展。服務業增長明顯加快,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6%,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66.1%。制造業比重保持穩定,上半年制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27.8%,裝備制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2.3%。投資結構得到優化,1—7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5%,快於全部投資增速8.1個百分點。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落實,農業農村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

  增長動能加快轉換。新產業、新產品增勢強勁,上半年規模以上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鋰離子電池制造業、智能車載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2.9%、29.7%、36.3%,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9%,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充電樁產量分別增長35.0%、54.5%、53.1%。新業態發展活躍,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向各領域廣泛滲透,“5G+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進入快車道,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智能制造、智慧礦山、智慧港口等新業態不斷涌現,為我國經濟發展拓展新空間。

  正確認識我國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

  當前,世界政治經濟形勢錯綜復雜,我國正處在經濟恢復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期,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一是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全球經濟復蘇步履艱難,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7月份的最新預測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速較4月份的預測上調0.2個百分點至3.0%,但仍低於去年3.5%的增速,更遠低於2000—2019年3.8%的年均增速。美國等發達國家貨幣政策緊縮的外溢效應持續顯現,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面臨貨幣貶值、資本外流和債務風險。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速放緩,增大了我國外貿出口下行壓力。與此同時,美西方升級對我圍堵打壓,烏克蘭危機持續發酵,地緣政治格局深刻調整,都增加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二是國內需求不足。消費增長內生動力有待增強。受收入預期和消費信心影響,居民消費較為謹慎,大宗商品銷售放緩,居住類商品消費走弱。投資增速有所放緩,民間投資意願有待增強。受需求不足影響,價格下行壓力較大。三是一些企業經營困難。受需求不足、價格下行等方面影響,企業經營壓力有所增加。一些企業去庫存壓力增大,擴大投資動力不足。此外,在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領域風險隱患仍然較多。

  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挑戰,是外部環境變化和國內需求不足相互疊加、疫情滯后影響等周期性因素和經濟轉型升級面臨的結構性問題相互作用的結果。應當認識到,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不可能一日修復,也不可能單邊上升。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從來都在經歷風雨中發展壯大。從發展趨勢看,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隻要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奮發作為,中國經濟一定能戰勝風險挑戰,再上新台階。

  進一步提振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發力點

  7月2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關於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各地房地產政策正在調整優化……我國宏觀政策工具箱工具充足,經濟發展具有良好支撐和有利條件。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在攻堅克難中不斷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精准有力實施宏觀調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延續、優化、完善並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有效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發揮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延長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實施期限,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推動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積極擴大國內需求。加大促進消費的政策力度,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收入預期、增強消費信心有效擴大消費。通過擴大有效需求帶動供給結構升級,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激活民間投資內生動力,推動利用外資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加力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

  大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補鏈、延鏈、升鏈、強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和現代化水平。推動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促進平台企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鼓勵平台企業加大對新領域新賽道的投入,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

  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不斷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切實回應民營企業關切,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項目建設。建立健全與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增強政策針對性有效性。支持有條件的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推動改革開放先行先試。

  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適時推進相關領域改革。穩妥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穩步推動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穩就業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落實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努力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抓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兜牢兜實民生底線。持續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有效提升終端需求。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23日 09 版)

(責編:袁勃、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