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推廣“家門口就醫”,讓看病不再難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以下簡稱《基層便民舉措》),要求進一步方便城鄉社區居民就近、便利獲得基本醫療和衛生健康服務,提升群眾獲得感。
《基層便民舉措》圍繞方便居民就醫、優化服務提供、簡化就醫流程、改善服務體驗、做好慢病管理、提升簽約感受等6個方面,提出10條具體措施。其中包括:預約號源向基層下沉,推進中高級職稱醫師值守門診,方便居民配藥開藥,加強與簽約居民的聯系,深化“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務,延長城市社區門診服務時間,推行“先診療、后結算”等。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聚焦醫療領域,要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要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是構建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緩解“看病難”問題的重要舉措。由此,需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更多責任、展現更大擔當。
眾所周知,“看病難”不是難在大醫院不夠大、不夠強,而是難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不夠多、不夠用。推進分級診療,就要增強基層醫療機構的人員配置,提升基層診療能力,從而把小病、慢病、常見病留在基層醫療機構,滿足公眾“家門口就醫”的需求。對於“家門口”看不了、看不好的疑難雜症,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上級醫院專科門診預約服務,無疑比患者四處奔波更加專業而高效。為此,《基層便民舉措》明確要求,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牽頭的三級、二級醫院預留至少20%的門診號源優先向轄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放。
實現“家門口就醫”,不僅需要有順暢的預約轉診機制掃除后顧之憂,而且需要有更加專業的醫療服務人員能滿足眼前之需。在推進中高級職稱醫師值守基層門診的同時,《基層便民舉措》提出要充分發揮家庭醫生在預約轉診等方面的作用,強化家庭醫生和簽約居民的聯系,一系列舉措將有助於增強簽約對象對簽約服務的感受度,形成簽約雙方互動履約的良好氛圍。
作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家庭醫生針對小病進行提前預防和治療,不僅可以避免養癰為患,而且可以實現分級診療。2022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從2022年開始,各地在現有服務水平基礎上,全人群和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每年提升1-3個百分點,到2035年,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75%以上,基本實現家庭全覆蓋。
家庭醫生“基本實現家庭全覆蓋”,有助於滿足“家門口就醫”的需求,從而使分級診療落在實處。順利完成這樣的目標,不僅要讓醫生“願意簽”,而且要讓居民“願意約”——在擴大家庭醫生規模的同時,完善工作機制、增強服務保障、擴大宣傳引導,才能調動家庭醫生和簽約居民雙向奔赴的積極性,讓“家門口就醫”的夢想照進現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