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抓住“線頭”啃“硬骨頭”(現場評論)

李洪興
2023年07月12日05:5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6月底,上海徐匯區,天平路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會議室,上海市信訪辦、衛健委、民政局、大數據中心等部門同志和兩名建議人,為消除“証明煩惱”的改革來了一場“復盤”。

  記者也拋出問題:“薄薄的‘一張証明’,咋能牽動這麼多部門,而且促成了一類問題的解決?”

  “要正確看待‘問題之輕’與‘民生之重’。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順著群眾建議的線頭,往往能找到改革攻堅的硬骨頭。”

  “啃硬骨頭,肯定要吃點苦頭,不吃點改革攻堅的苦,就不會有利民惠民的甜。”

  “這苦,也是能力不足的苦﹔這甜,也是學思踐悟的甜。”

  兩個多小時,說“輕”道“重”,由“苦”悟“甜”。討論越熱烈,頭腦越清醒。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是領導干部的基本功、必修課、看家本領。努力掌握這一科學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善於運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就擁有了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人民至上是我們作出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正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順民心為本,讓上海各部門的領導干部都坐不住、等不起:群眾的“痛點”要解決,既要順著“痛點”消“痛感”,更要祛“病灶”除“病根”,探究同類問題的共性規律、適用對策。

  一件民生實事,群眾有幸福感,干部有成就感,心連著心的同頻共振,深刻詮釋什麼是人民至上。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全力以赴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這是推動工作應有的人民立場。

  改革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全面深化改革,要破除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遇到的阻力越來越大,面對的暗礁越來越多。

  像此次推動証明材料電子化,一些部門起初也有顧慮,“你的問題解決了,我的漏洞怎麼補?”最終,“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凝聚了改革共識。實踐中,誰都有扯不清的線團、理不順的思路,咋辦?再較較真、再碰碰硬、再發發力,勇於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破除體制機制弊端,排除方方面面阻力,拼的就是強烈的擔當精神。

  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並不意味著事就一定能辦好。我們既要有“過河”的初心和擔當,也得擁有“過河”的“橋和船”。

  在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反復出現的問題注重從制度上找原因,做好完善機制、建章立制的工作,防止問題反彈。”辦事痛點在基層,根子卻在機制。

  統籌“當下改”與“長久立”,上海堅持系統思維,堅持改革重點突破和系統集成、加強頂層設計與尊重基層首創相結合,強調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將“辦好一件事”升級為“解決一類事”,多點發力、形成合力,最終實現了共贏。

  實踐証明,以學增智,善於從繁雜問題中把握事物的規律性、從苗頭問題中發現事物的趨勢性、從偶然問題中認識事物的必然性,更好地增強工作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創造性,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才能更好為民造福,創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績。

  “把不方便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群眾。這種苦也帶著回甘。”採訪時,一位老黨員如是說。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積極擔當作為的精氣神為黨和人民履好職、盡好責,相信所有的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都會擁有更多回甘。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12日 02 版)

(責編:胡永秋、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