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無現金社會要跨過安全這道檻

張海英

2018年06月09日09:10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無現金社會要跨過安全這道檻

  很多人安全風險意識不高,運營商安全保障措施不全,加之監管存在漏洞,都會影響到移動支付安全

  如今,二維碼支付在餐飲門店、超市、便利店等線下小額支付場景得到廣泛應用。然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馬國光近日表示,“在開放環境下,移動支付風險正逐漸成為主要風險類型,並呈現出隱蔽性、復雜性、交叉性等新趨勢,移動手機端發生的賬戶盜用和欺詐呈現高發態勢,給用戶資金造成嚴重損失”(6月8日《法制日報》)。

  我國移動支付發展成就令人驚嘆,無論是移動支付用戶規模高達5.27億,還是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居全球第一,都說明我國移動支付發展領先全球、引領全球。今天,就連小商小販都通過二維碼來收款,大爺大媽們也用手機來付款。因而,國內外不少聲音認為中國已進入無現金社會,甚至幾年前就有人認為無現金社會已到來。

  從發展成就看,如今似乎可以說無現金社會來了。今后,隨著移動支付應用范圍越來越廣,用戶規模越來越大,無現金社會會更加名副其實。不過筆者還是認為,不要輕言無現金社會來了,至少目前還不適合這麼說,原因在於:一是還有一多半人仍在使用現金交易﹔二是在安全缺乏保証的情況下難言無現金社會。

  移動支付的優點有很多,這裡不再詳細贅述,而缺陷也很明顯,即存在多種安全風險,比如手機丟失會帶來安全風險﹔手機操作系統、APP應用軟件的某些漏洞也有安全隱患﹔尤其是應用最廣泛的二維碼支付,既出現過“李鬼”二維碼,也會攜帶惡意代碼,造成用戶信息泄露和財產損失。所以,移動手機端發生的相關案件呈高發態勢。

  在這樣的情況下,似乎不太適宜渲染無現金社會,因為這容易讓某些移動支付用戶,尤其是新用戶放鬆安全警惕,甚至誤以為無現金社會就是無風險社會,從而給某些人利用移動支付騙錢提供了機會。而移動支付運營商喜歡用無現金社會來推廣業務,可安全保障卻未必到位。此外,監管尚不完善,何談無現金社會?

  何為無現金社會?筆者認為,至少應該有三大評判標准:其一,絕大多數人具備移動支付安全常識。比如,設置移動支付密碼、不使用免密支付功能、更換手機號碼時與支付平台及時解除綁定等。我國已經有移動支付安全便民宣傳周等公共活動,但還需要大力度普及移動支付安全常識,這需要有關各方共同來努力。

  其二,移動支付運營商承擔應有的安全責任。盡管各個運營商都高度重視客戶信息安全、財產安全,不斷優化對盜刷、欺詐風險的識別和防范功能,但相關案件依然不少,如去年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披露,有人盜用他人信息注冊支付寶,盜走卡內1萬余元﹔有人用支付寶發兩百個紅包自發自收,盜竊四萬余元。由此可見,安全防線還有待筑牢。

  其三,基本做到監管無漏洞。盡管相關法律法規已經不少,監管者仍在不斷完善監管,如央行此前發布的條碼支付業務規范已於今年4月1日起實施,針對條碼支付技術風險,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要求。但專家指出,公開的二維碼無人監管,且支付前的二維碼管理缺失。不管是缺少技術手段,還是缺乏法律手段,都需要及時完善。

  可能有人會說,現金社會也存在安全風險,無現金社會不可能完全無風險。但目前看,很多人安全風險意識不高,運營商安全保障措施不全,加之監管存在漏洞,都會影響到移動支付安全。在這三方面沒有明顯改善之前,無現金社會不會很快到來。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