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電商要做網絡文明維護者

何勇海

2018年05月16日09:02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電商要做網絡文明維護者

  那些假道長為什麼能在互聯網電商平台公然干起兜售符咒的生意?作為新興的互聯網銷售渠道,電商平台對每個入駐的商家,都負有重要的把關責任

  “轉運符”“辟邪符”“招桃花符”等道教符咒,甚至開壇作法,成為一些電商平台部分網店的商品,而這些網店的店主均自稱“道長”,還有人貼出“道長証”証明自己的身份。近日,《新京報》記者調查多名開網店“道長”的身份,發現這些自稱來自浙江、廣東、河南等地的“道長”,均非真正的道教教職人員:有的沒有登記備案,有的所稱道觀根本不存在(5月14日《新京報》)。

  符咒是道教用以傳道修持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用於一些宗教信仰者的祈福消災、治病驅邪等特殊目的。我們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因此,一些人追捧“轉運符”“辟邪符”“招桃花符”等道教符咒是可以理解的。即便從一些真正的道觀、道長手裡花錢購買隻有心理安慰作用的道教符咒,那也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然而,作為電商網店,面向所有消費者公開售賣道教符咒,很值得商榷。這是因為網絡購物的消費對象包括未成年人,他們正處於身心發育發展的關鍵時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形成,心理、思想乃至信仰具有不穩定性,極易受外界影響,一些帶有迷信色彩的宣傳或商品就可能誤導他們。比如網店銷售“轉運符”,他們極可能認為購買了它就能轉運,甚至對“轉運符”抱以依賴思想,從而不思進取。

  尤其是,電商平台上所開網店往往魚龍混雜,不易監管,極可能打著宗教信仰名義,達成自身利益訴求。比如上述報道稱,按相關規定,成為道士有嚴格的認証流程,隻有經過了傳度的正一派道士或冠巾的全真派道士,才有資格取得道士証(教職人員証)。而記者調查的多名“道長”身份,均系假冒教職人員,有的沒有登記備案,有的所稱道觀根本不存在。這無異於現實中的假僧假道騙取群眾財物,恐怕已經與宗教信仰沒有任何關系了。

  值得追問的是,那些假道長為什麼做在互聯網電商平台公然干起兜售符咒的生意?作為新興的互聯網銷售渠道,電商平台對每個入駐的商家都負有重要的把關責任。然而,某位假道長聲稱自己是“5年老店”,還有假道長在網店裡售賣“開壇作法”,事實上,“未取得或者已喪失宗教教職人員資格的,不得以宗教教職人員的身份從事活動”。可見,當事的互聯網電商平台恐怕沒有為假道長的入駐,保持必要的高度警惕。

  隨著網絡日益發達、網民數量快速增加,我國不斷推進網絡法治建設,全社會著力打造網絡文明。電商平台及其商家,也要做網絡文明的締造者,比如誠信經營、不賣假貨,宣傳科學、反對迷信,公平競爭,不惡性炒作……具體來說,不給假道長等心懷不良者搭上網絡快車的機會,這也是締造新商業文明的著力點。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