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家長成“編外教師”是“挾孩子以令家長”

胡欣紅

2018年05月16日08:25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家長成“編外教師”是“挾孩子以令家長”

  如今,社會對孩子的教育愈發重視,家校共育理念不斷普及,但在一些中小學,從批作業,到課堂值日保潔,再到監督學生考試,在家校共育、家校合作過程中,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責任邊界趨於模糊,家長正在成為一支隨叫隨到的“編外教師”隊伍。

  “上不上班聽老板的,下不下班聽老師的”。家長的吐槽雖然不無戲謔之意,但家長成為一支隨叫隨到的“編外教師”,卻形象地折射了家校共育之痛。

  在公眾印象中,家長和老師懷有共同的目標,當然應該坦誠相待、通力協作,形成教育合力。然而,由於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家校共育卻出現家長責任單方面異化的現象,令人感慨萬千。

  客觀地說,這不能全怪老師“偷懶”“失職”,某種程度上是當下的教育環境、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共同造成的。現在的教育現狀幾乎隻給了老師教課的權利,而剝奪了老師管學生的權利,無奈之下,就隻能讓家長參與教學,好好管教孩子。

  其次,家長的“迎合”“遷就”也助長了這種風氣。相對而言,積極配合老師、願意為班級付出的家長,確實能提升孩子在班級中的“地位”。出於對家長的感激和回饋,孩子也能得到班主任老師更多的關注。在這種心態下,不少家長對老師和學校的要求,尤其是一些不太恰當的要求,雖然在心理上不太能接受,但在行動上卻往往都會支持。習慣成自然,久而久之,家長也就漸漸成為一支隨叫隨到的“編外教師”了。孩子越小,這種現象往往越嚴重。

  因此,要想從根本上防止家長成為“編外教師”,明確家校共育的責任邊界,無疑是關鍵所系。相關部門可以出台家校責任和行事邊界的指導意見或規定,讓老師和家長在教育互動中有一個相對明確的規范,做到“讓家長的歸家長,讓老師的歸老師”。

  然而,教育是一項模糊的藝術,完全厘清家校共育的責任邊界只是一種理想狀態,無論在何種情形下,教師的“潔身自好”都必不可少。家校關系在現行教育體制之下,合作意願強烈但途徑單一,教師因職業優勢,在家校關系中往往處於優勢地位。有關專家表示,這種不對等有可能導致當教師將一部分應盡職責轉嫁給家長時,家長無法拒絕,也必然會滋生學校的責任轉嫁、不作為等亂象。甚至有極少數老師習慣於“挾孩子以令家長”,對家長“發號施令”成了家常便飯。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不少老師總覺得隻要是為了孩子,家長就應該無條件服從要求。殊不知,家長也有自己的工作,有時很難兼顧,不可能隨時聽命。尤其是打掃衛生之類的小事,讓孩子們獨立完成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家長的“深度參與”反為不美。誠如有家長所言:如果什麼事情都要家長去做,還要老師干什麼?話雖有失偏激,但卻不無道理。毫不夸張地說,這種動輒“綁架”家長的做法,其實也是在推卸自己的教育引導責任。倘若不能徹底扭轉這種思維模式,就很難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動溝通。

  (作者為衢州二中教師)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