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旅游這一年整治不是一陣風

胡印斌

2018年04月19日10:12  
 

治標為治本爭取時間,治本依賴治標形成威懾力。二者相互補益,共同發力,缺一不可。

----------------------------------------------

4月16日,雲南省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一年來,雲南收回166家旅游購物場所等級評定牌匾,查處43起旅游行業商業賄賂行為,查處違法違規旅行社252家,吊銷57家旅行社經營許可証,查處違法違規導游163人,取消A級旅游景區等級資質10家,共問責旅游市場整治中不作為、慢作為的干部41人。全省各級各部門共查處涉旅案件2018件,罰款2491.07萬元。雲南省旅發委負責人表示,雲南旅游市場秩序整治的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

說實話,從2017年4月15日雲南省出台22條治理措施開始,一年來,雲南省旅游市場的變化確實很大。撇開當地官方披露的那些具體數據,譬如查了多少導游、吊銷了多少証照、問責了多少官員等等,至少游客的觀感比以前好了太多。強迫購物、附加收費項目、野導黑導等現象,也得到了有效遏制。身邊一些從“彩雲之南”歸來的人,也對雲南有了更多的思念。

來自政府監管層嚴厲的高壓打擊,當然能夠形成一定的震懾效應,那些以宰客為業的人想必會有所收斂。但是,也要看到,面上的問題解決了,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更不意味著從此之后可以高枕無憂。

一者,作為一種活的生態,旅游市場的病症往往有著頑固性與反復性。嚴厲治理下,當然可能取得很大成效,也會在短期內風氣丕變,煥然一新,但如何保持持久效果,需要監管部門花更大心思。一旦來自監管層的高壓態勢稍有減輕,很可能會出現反彈,甚至會產生變本加厲的市場報復。

再者,規范旅游市場,淨化旅游生態,政府強力介入是一個方面,而激發市場的自淨功能,形成較完善的行業約束機制,也同樣重要。因此,行業自律往往是政府治理的重要補充,其產生作用的方式與手段也更符合市場規律,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低價游”問題,與政府強制規定最低價格相比,行業的約束其實更有力量,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空間。

據當地媒體披露,目前雲南旅游市場表現為:原來鋪天蓋地、喬裝打扮的低價游沒有了,但個別經過偽裝、具有隱蔽性的“不合理低價旅游團”仍偶有出現﹔原來普遍存在、明目張膽的強制購物現象沒有了,但變相安排購物和有違誠信的欺詐行為還時有發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除了少數市場主體怙惡不悛、恣意妄為之外,也與打擊力量主要來自政府而行業約束未能發揮作用有關。

可見,整治旅游市場,一方面要保持強大的治理壓力,政府要下重手,以猛藥去沉疴,以求在最短時間收取最大功效,使得那些違法違規者“不敢作惡”﹔另一方面,則要著眼長遠,堅持制度構建與生態培育同步的思路。一手抓制度,完善各種辦法,做到有規可循﹔一手抓生態,要逐步刺激當地旅游從業者的內生動力,培養良性的旅游生態,以行業自律規范行業行為。

這實際上同樣是治標與治本的關系,重拳打擊為治標,長遠治理為治本。治標為治本爭取時間,治本依賴治標形成威懾力。二者相互補益,共同發力,缺一不可。

(責編:黃策輿、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