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又是“3·15”,從六六京東互懟中看到了啥

陳進紅

2018年03月15日08:24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又是“3·15”,從六六京東互懟中看到了啥

“3·15”前夕,知名作家六六替師姐“維權”,發表文章怒懟京東售假,閱讀量瞬間突破10萬。六六在文章中稱其師姐“在依法依規走正常投訴路線無門的情況下”,請求她一定要將京東劣跡公之於眾,以此避免更多消費者受害。隨后京東回應稱,並非售假而是商家發錯貨,可辦理退款退貨或換貨,但京東無權要求商家提供十倍賠償,並稱六六文章涉嫌夸大編造和誹謗。

到底誰打了誰的臉?雙方撕扯的焦點之一是否售假,到底是故意以次充好還是失誤發錯貨?如果是商家利用信息不對稱,故意欺詐,不當獲利,那麼就要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進行賠償。如果是發錯貨,商家也需要承擔舉証責任,証明自己是過失而非故意。而作為平台方的京東自然要充分履行監管義務,面對無良商家應該和顧客站在同一陣營,而非急於撇清干系。

一句“發錯貨”的睿智應答,是否就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如按照此邏輯,網友笑稱,從此世界無假貨,隻有發錯貨。

六六在文章中說“消費不受保護,反饋無門”,這樣的描述或許不夠准確,因為現如今大小電商都有自己的客服及售后系統,都號稱保護消費者。但真起了糾紛,消費者往往遭遇的是“打太極、兜圈子、走迷宮”。就如此事,本來可以在內部解決的問題,卻最終演變成一場名人VS名企的互掐,相信商家支出的公關危機費也比賠付一個小小的枕頭要多得多了。那麼就要反問了,最初制定整個客服體系時,商家是否真正從用戶體驗出發。

不僅僅是商家的態度傲慢,從監管和保障體系來說,同樣也是維權路徑復雜。六六這次爆出的投訴難的問題,一路從上海投訴到宿遷到北京甚至到香港。找了一圈監管部門,對方卻說京東全球購注冊地是香港,不受當地工商局管轄。有相關部門甚至回復,要投訴,可以去香港找司法部門打官司。而在網絡上有過類似遭遇的吐槽帖不在少數。

全球購平台是跨國的商業行為,更需要我國執法部門進行嚴格監管檢查。不管注冊地在哪裡,消費者在哪裡,保護就要跟到哪裡。

(責編:高倩倩(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