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飛行模式”解禁考驗管理水平

宋鵬偉

2018年01月19日08:18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飛行模式”解禁考驗管理水平

  技術在進步、群眾有需求,一切有了可能。在一片歡呼聲中,新規對機上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即能否在便民的同時不降低安全性

  在國內航空公司的飛機上不能用手機將成為歷史。今后,乘客坐飛機時,“飛行模式”終於派上用場,手機看視頻、圖片等操作會帶來更多便利。在有WIFI的航班上,還可嘗試下單購物、支付。東方航空、海南航空分別宣布,即日起允許乘客在空中使用手機,但需設置為“飛行模式”,關閉蜂窩移動通信功能。而不具備飛行模式的移動電話等設備,在空中仍然被禁止使用(1月18日《北京青年報》)。

  兩年前,違反規定使用手機還可能受到5萬元罰款的處罰,如今飛行模式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這對於乘機旅客無疑是福音——終於可以在飛機上玩手機了。技術在進步、群眾有需求,一切有了可能。在一片歡呼聲中,新規對機上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即能否在便民的同時不降低安全性。

  很多媒體在報道時都忽視了一點,即飛機上使用手機只是“有條件開放”,而不是隨便怎麼玩都可以。按照民航局發布的指南,各航空公司可自行決定是否開禁手機使用,如果允許乘客使用手機,還必須做好多項工作,如明確種類、明確可用和禁用的飛行階段等。簡單地說,在飛機上玩手機必須開啟飛行模式,即關閉蜂窩移動通信功能,不能打電話,上網的話隻能連接飛機上的WIFI。這一點是硬性要求,至於起飛和降落階段是否有額外規定,目前各航空公司的要求不盡相同。譬如東航就要求,在飛機滑行、起飛、下降和著陸等飛行關鍵階段,乘客禁止使用超過一定尺寸的電子設備,手機也不允許連接耳機、充電線等配件。春秋航空則並無此規定。

  筆者以為,真正的難題是,乘客能記住各家的不同規定嗎?如果不清楚或明知故犯,空姐能否及時發現制止?不得不說,之所以國內遲遲沒有解禁手機的飛行模式,恰恰與這種管理難度有關,此前出於安全考慮,干脆一禁了之。一禁了之當然是偷懶的做法,然則好處也十分明顯——隻要有人玩手機,就能夠及時被發現,便於他人監督。新規實施后,航空公司的宣傳是否到位?乘客的手機是否真的開啟了飛行模式?這些都難以辨別,更多還是要靠乘客自覺來實現。很可能產生的后果是,具體要求形同虛設,有些嚴格要求自己的人一旦發現“不聽話”沒人管,或許也會隨波逐流。

  盡管沒有明確証據表明使用手機影響飛行安全,但也沒有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因此,考慮到飛行安全的特殊性,有條件開放的“條件”就應嚴格得到執行,而不是心存僥幸,“說說就算了”。在解禁之初,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尤其需要民航局高度關注,務必在安全的基礎上實現便民的初衷。

(責編:董俊彤(實習生)、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