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反映稱,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一處戶外宣傳犯了低級錯誤,落款為神木縣委宣傳部、神木縣文明辦的文明標語上,第一句話竟然是“愛國愛家,愛我長沙”。(6月28日《北京青年報》)
讓神木民眾去愛千裡之外的長沙,委實有點強人所難的意味,當然這並非宣傳標語的本意,而只是一個現代版“張冠李戴”笑話,表面看是粗心大意所致,實際上暴露出作風官僚、浮夸,缺失起碼應有的認真勁兒和負責精神。不然,隻要履行相應的審核、把關程序,隻要其中一個環節認真對待,“神木愛長沙”宣傳標語怎麼可能出籠並招搖於街頭丟人現眼?
官方文書因復制、粘貼“出洋相”現象近年來並不鮮見,比如工作總結照搬照抄別地做法,連地名、數字都懶得改動,媒體不止一次曝光過。宣傳標語移花接木鬧烏龍同樣並非個案,今年2月網絡就曾爆料鄭州某機關門前宣傳欄裡出現“人文寶雞,活力寶雞,和諧寶雞”及“建設誠信寶雞”之類表述。如此荒誕不經、顯而易見的錯誤,何以非得網友、媒體曝光后才引起重視並予以糾正?到底是沒發現還是裝糊涂?
類似笑話一再在輿論場激起強烈反響,有關方面不是舉一反三、引以為戒,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步他人后塵,足見平時工作何等草率、馬虎﹔每每出現這樣的低級錯誤,往往又習慣性推脫責任,歸咎於下屬部門或者外包單位,更可見主體責任意識何等淡漠﹔神木官方回應中強調“和我們沒有任何關系”的同時還不忘讓網友背鍋,稱網友拍攝的照片只是選取了宣傳標語中一個小部分,包括落款單位等沒完整體現,實在讓人忍俊不禁,莫非這也怪網友“斷章取義”?
“神木愛長沙”式的灰色幽默屢屢上演,更深層次問題在於實事求是、嚴謹務實、愛崗敬業精神的缺失。寥寥數語都懶得去認真過目一遍,還能指望其對內容是否適合當地實際細細推敲嗎?又怎能奢望其對具體工作提出新思路、新對策,創新實踐並取得理想效果?很顯然,隻要轉作風、改文風依舊停留在口頭上、文件中,“兩學一做”“三嚴三實”不能真正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作風生態得不到切實改良,這種復制粘貼式笑話還會有再被復制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