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摳專業字眼”也是作風問題

王鐘的

2017年06月26日07:5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摳專業字眼”也是作風問題

  “世界史不是歷史學”的荒誕劇出現翻版。江蘇師范大學文學碩士紀元報考徐州市城市房屋征收辦公室並取得筆試面試第一的成績后,卻被該市人社局取消錄用資格,理由是她的專業並非“中國語言文學”。事實上,研究生階段並無“中國語言文學”這一名稱的專業,紀元的研究生專業“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是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下屬二級學科。

  電話抗議、局長信箱、行政復議、司法訴訟……人社局“摳字眼”,迫使紀元走上了申訴之路,但是有關部門並沒有表現出積極的態度。紀元一家遂將徐州市人社局告上法庭,去年10月第一次開庭,目前案件還沒宣判。

  沒人為此負責,考生付出代價——在人社部門眼中,他們與紀元“無冤無仇”,“摳字眼”並不針對個人,甚至是工作嚴謹的表現。為了“中國語言文學”這個根本不存在的專業名稱,就把“中國語言文學類”的考生拒之門外,而且理直氣壯。“規定就是這樣子的,我們也沒有辦法。”這種表面很無奈、實際很殘酷的話語,許多人都聽過。

  在這起糾紛中,人社部門難道真的在秉公辦事嗎?口裡說是不能犯錯,實際上只是將錯就錯。如果先前的報名條件設置不鬧出低級的烏龍,明確“中國語言文學”是大類,或者在條件裡細化到真實存在的專業,就不會出現爭端。

  其實,把“中國語言文學”當成一個專業並非不可饒恕的錯誤,並非不可彌補,隻要接受所有“中國語言文學類”的考生即可。但是,有關部門想的不是從人性角度給相應考生提供機會,而是生硬地拒絕。

  行政部門、事業單位招錄人員時設置專業門檻,本是為了提高職能部門效率,讓專業的人辦專業的事,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但是,有關部門在執行時想的不是當好伯樂,而是如何減少自己的“風險”,避免“出錯”。這種凡事先看會不會危及自己的態度,死摳文本而不顧及實際情況的行為,本質上就是官僚主義作風。

  經歷了十八大以來的強力反腐,明目張膽的吃拿卡要等行為少了,死摳字眼、推諉責任成了一些部門不作為的突出表現。在經濟領域,死摳字眼的現象同樣存在。有企業管理者說,感覺一些職能部門無形中有個“文件保護傘”,隻要上邊有一個籠統的文件,就會把文件當成不作為的借口。更有企業家調侃,“許多官員變成了文字工作者”。

  這種怕麻煩、不擔當的姿態,如果針對公民個人,輕則造成辦事痛苦不堪,重則讓人錯失改變命運的機會。如果針對企業,會制造不友好的營商環境,進而影響地方經濟健康發展。把字眼當成為官不為的掩飾,最終會導致政府部門喪失公信力。

  在受到媒體關注后,紀元的申訴之路能否迎來轉機,是接下來輿論關注的方向。但是,“世界史不是歷史學”也好,“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不是中國語言文學”也罷,紀元等當事人經歷的荒誕劇,是現實中許多人的共同經歷。媒體也許能夠扭轉一個人的命運,但很難扭轉所有遭遇不公者的命運,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權力用謙卑的態度回應民眾訴求,轉變職能部門的作風。

(責編:劉琨(實習生)、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