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垃圾電影源於盛產垃圾的游戲規則

畢詩成

2017年06月20日07:48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垃圾電影源於盛產垃圾的游戲規則

商業運作中,必然不能以單純的藝術審美來評判一切,出現品質與效果倒挂的現象不足為奇。

6月18日舉行的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論壇上,素有“小鋼炮”之稱的馮小剛再次“開炮”。對於觀眾常吐槽的垃圾電影,馮小剛稱,“是不是有很多垃圾觀眾,才形成了那麼多垃圾電影?”“你如果不去捧這場,它就沒有生存空間,制作人也不會拍垃圾電影了”,可現狀是,“往往垃圾電影的票房還很高!”(《北京日報》6月19日)

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爛片“賴誰”的話題注定要在網上引爆。有網友說,這話說得太有道理了,完全沒毛病﹔也有網友說,拍不好電影怪導演怪編劇怪演員,怎麼能夠怪觀眾,觀眾不去看怎麼知道好與壞,這鍋觀眾不能背。

各說各話,吵個三年五載,這個話題也不會有答案。這麼大一個命題,不可能是單線條的邏輯,肯定是互為因果。更有價值的追問應該是:有哪些盛產垃圾的游戲規則,阻礙了作品與觀眾之間產生良性化學反應?

現代的影視業早已不隻有制作和觀看兩個維度了,在市場化的商業運作中,很多東西滲透其中。電影學者戴錦華在現場就反對了馮小剛“爛片生長賴觀眾”的說法。她認為中國影壇怪象越來越多,在於電影市場被高度壟斷,排片率決定一切。“掌握了資本就掌握了電影制片公司和院線,想捧的演員和影片排片率就往上鋪,觀眾選擇的能力被限制了。”聯想到此前幾次,電影導演為了能獲得排片,又是下跪、又是發飆,此言或許不虛。

商業運作中,必然不能以單純的藝術審美來評判一切,出現品質與效果倒挂的現象不足為奇。比如中國版《深夜食堂》在豆瓣的評價才2.4分,網友吐槽一直沒停過,這樣一部爛片卻蹭足了熱度,話題不斷。從電視劇藝術的角度,中國版《深夜食堂》可能是失敗的﹔從商業運作的角度,有了足夠的廣告曝光,誰說不是一種成功?

簡單地指責流行之下的口碑品質,是沒有太大價值的。我們隻能努力從不同作品之中,尋找能夠更多承載價值的東西。如果說中國導演隻能拍垃圾電影,或者說中國觀眾就愛看垃圾電影,顯然都簡單化了。

前段時間《人民的名義》得到了非常高的評價,成為現象級的片子。有作品承載社會意義的原因,有老戲骨演技的原因,有發行方判斷力與魄力的原因,各因素形成合力,才創造了良好口碑。“老戲骨們走紅”啟示影視圈:專業的表演、敬業的拍攝、超高的制作含金量,依然是最終被高度認可的。

怕就怕投資方、拍攝方、發行方,違背了很多社會發展規律。枉顧觀眾需求,枉顧欣賞方式革新,枉顧藝術創作的遵循,盲目地丟掉了判斷力,簡單成為“討好花痴派”或者“自說自話派”,什麼雷人的場面都敢搞,什麼荒謬的台詞都敢加,什麼老舊的套路都敢用,審美淪為審丑,創新淪為耍怪,香的臭的隻要熱的就行……一味按照這路游戲規則走,不盛產垃圾作品才怪。

在多元的世界裡,重塑對於藝術價值的共識,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不可能靠對罵就能跳出漩渦。在垃圾電影和垃圾觀眾的因果指責當中,我們更應該審視盛產垃圾的商業游戲規則還有沒有救?

(責編:劉琨(實習生)、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