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從網游角度看《王者榮耀》的人物命名

施經

2017年03月30日08:29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從網游角度看《王者榮耀》的人物命名

最近一款名為《王者榮耀》的手機游戲大熱,角色取自中國歷史和傳說中的人物,然而,從形象到內容都與歷史、傳說不相符合。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盤劍對此表示:“可以對歷史進行藝術演繹,但我們這一代人對歷史的演繹不應就是打打鬧鬧,也不是隨心所欲地演繹歷史,而應有底線和規則,無論怎樣重新解讀歷史,都不能改變歷史已經留存下來的真面貌。”

盤教授的意見可以說代表了時下許多人的觀點,而小學生也玩這款游戲的事實更讓我們不得不認真考慮其意見。學習歷史就要明辨真偽,如果平時接觸太多包含“假歷史”成分的游戲,無形中認知也會被扭曲,特別是那些沒有史學知識積累的小學生,若錯將游戲當事實,更是后患無窮。不過從網絡游戲角度解讀《王者榮耀》的人物命名問題,我們會有新的發現。

使用歷史人物名稱幾乎是網絡游戲的傳統,除了考慮到版權等現實因素外,關鍵原因是這些名字能給玩家帶來一系列直觀感受。即使對三國歷史毫無所知的人,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聽過“一個諸葛亮勝過三個臭皮匠”等俗語,仍能直接得出“諸葛亮是一個極具智慧之人”的結論﹔熟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即便不曉得司馬昭何許人也,也大略猜得到他是個野心家。在角色扮演游戲中,基於玩家的不同喜好,游戲開發者設計出了性格多元的人物。有專家質疑:為什麼游戲公司不設計新名字?很簡單,因為“湯姆”不能讓玩家直接明白這是一個智多星,“索亞”也不會讓玩家記住這是一個野心家,更別提這些名字重復率太高,沒有絲毫內涵和文化底蘊。游戲人物必須具備鮮明性格屬性這一原則,決定了英雄輩出的亂世較易成為游戲開發者信賴的參照背景。稍有網游經歷的讀者,一定玩過《戰國無雙》《三國志》《明1644》《信長之野望》《幕府將軍》等,游戲中的人物要麼是我國歷史上的名將,要麼是日本戰國、南北朝時期的猛士,利用這些性格豐滿的人物,游戲的舞台也就順利搭建起來了。

盤教授將游戲同“如何對待歷史”直接聯系起來,看似立意高遠,卻反映出其基本未接觸過網絡游戲這一事實。游戲不是閱讀故事,游戲強調玩家的參與性,即使歷史上的趙雲、張飛、武田信玄等人的性格、命運已被確定,在游戲中依然是一個個未定項。玩家必須頭頂英雄之名,自己去塑造人物性格、經歷多變的命運。正因為游戲不同於已定型的歷史,所以才如此富有吸引力。有沒有玩家錯將游戲當現實的?有,特別是VR技術被不斷運用於游戲后,許多玩家常感無法區分現實和虛幻世界,但極少有玩家會將游戲中的故事進展錯當歷史事實。對此仍有懷疑的讀者,不妨玩玩《三國志》系列:游戲中的確存在“虎牢關”“火燒赤壁”等著名戰役,可這些戰役的勝負完全操縱在玩家手中。另外有專家抱怨:《王者榮耀》中人物形象顛覆歷史傳統。游戲人物除了具備特定屬性外,其形象設計必須考慮到玩家喜好,更重要的是,人物形象必須由玩家通過不斷打怪升級來美化、個性化,這就是網游中常提的“裝備升級”。換言之,如果你覺得諸葛亮形象有類巫師,不甚雅觀,大可在游戲中不斷努力賺裝備,將其改造成羽扇綸巾的模樣。

不少人對游戲仍存有根深蒂固的偏見與不屑,認為游戲會改變人們對歷史的認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游戲誤人”觀念的體現。當然,考慮到部分玩家年齡確實太小、自我判斷能力太差,游戲中適當地做出標識和提醒也是必要的。

(責編:楊建楠(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