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官微表達觀點不宜情緒化 

馬滌明

2017年03月28日08:41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官微表達觀點不宜情緒化

隻要求網友理智,未必全面,億萬網友參與熱點新聞的討論,既有正常民主監督之義,對推動法治公正、法治進步也會起到積極作用

據3月27日《人民日報》報道,近日,@濟南公安針對一起社會熱點新聞,發布“情感歸情感,法律歸法律,這是正道”,疑似對發酵后的輿論進行點評,引來眾多網友抨擊。之后該官微再次發布“世事多奇葩,毛驢懟大巴”等言論。人民日報微評指出,別把官微當成個人菜園子。

從這個新聞說開,現在的有些官微確實比較任性,“想種什麼菜就種什麼菜,想施什麼肥就施什麼肥”。之所以這麼任性,在筆者看來,一是某些微博管理人員的個人素質亟待提升,同時,其所在部門的態度是否理性客觀,也是值得討論的。二是一些部門不在乎微博亂發言,是因為很容易“平息”,一句“個人行為”,甚至“臨時工干的”,似乎就算“平息”了。實際上,這種想法有些自以為是甚至是自欺欺人。因為對公眾來說,問題遠沒那麼簡單,每一次官微任性亂說,都是相關單位公信力的損耗,如果說遇到負面新聞就說“個人行為”“臨時工干的”,那麼,下一次有緊急信息發布時,公眾該採取什麼態度呢?信還是不信?

更讓人驚詫的是,聯系新聞來看,有關單位的官微發表的內容遭到網友抨擊后,居然以“毛驢懟大巴”“容你戰我千百回,受傷的驢總是你”作回應,可以說,這種傲慢且粗俗的做法絕對不可取,情緒化過重,缺乏應有的理性。隨后,有關方面回應媒體說,“微博內容確實由管理者發布,已經展開調查”。之后又對媒體說,這兩條微博沒有任何含義,不代表濟南公安的任何觀點,且是未經請示的個人行為,值班人員也並非民警。而發布者的初衷應該是希望大家理智的去看待這個事件。

這種回應有些讓人難以理解。首先,“沒有任何含義”的文字和語言從來是不存在的,除非是亂碼。其實也自相矛盾,沒有任何含義的文字,如何又有“初衷”——希望大家理智地看待這件事?要我說,不管是職務行為,還是內部人個人行為,隻要求網友理智,未必全面,億萬網友參與熱點新聞的討論,既有正常民主監督之義,對推動法治公正、法治進步也會起到積極作用。而說到“情感歸情感,法律歸法律”之類的問題,政府部門裡的“個人”未必會比網友言論正確,更談不上權威,實際上大家都是旁觀的參與者,不必居高臨下以說教的姿態希望別人理智。

至於說,官微說話是“未經請示的個人行為”,這種解釋千萬別成了一種套路。官微沒管理好,讓“個人”上去亂說話,終歸還是單位的管理責任,應該道歉。特別是“值班人員也並非民警”這一句,究竟想說明什麼?官微是重要的官方發言工具,如不安排工作人員值班,或是什麼人都可以登錄,那把官微當成了什麼呢?“並非民警”又說給誰聽?其實,公眾沒有能力去識別或確定發言者的行為是屬於個人行為還是職務行為,公眾隻知道的是不恰當的言論出自官方微博。

 

(責編:楊建楠(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