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報:醫生兼職 制度與道義的糾結

唐偉

2017年03月16日09:33  來源:北京晨報
 
原標題:醫生兼職 制度與道義的糾結

雙方對“多點執業”的理解偏差,對制度執行的認識不同,實際上是道義與規則之間的糾結。

距離醫生“多點執業”制度全面放開還有22天,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精神科主任胡一文因為被指“在外兼職”,遭到免職。胡一文多次強調,自己並未在外受聘,前往私立醫院僅為“指導”,並未取酬。面對質疑,涉事天佑醫院則稱,胡一文“走穴”既成事實,院方按照現行文件,作出上述處理結果。(3月15日《新京報》)

多點執業的重要性,不必作過多的贅述。社會的趨勢,現實的需求,都需要對“多點執業”這一善策給予提速,在政策日趨明朗,靈活性越來越大的背景下,醫院免職未打招呼“走穴”的醫生,難免有“過嚴”之嫌。

確切地說,“多點執業”對於醫院與醫生來說,都不失為新鮮事物,包括認識、制度、規定在內,都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尤其是對於大醫院而言,他們為培養與培訓付出了極高的成本,不得不考慮到實質性的收益問題。因而,在內部管理、權利約束上,都有著明確的界定,若是雙方有合同約定,再加上醫院有明文的制度規定,在不超越職權范圍的情況下,其作出免職規定並無不妥。否則,沒有規矩,“多點執業”也會亂成一團。

雙方的爭議在於,被免職一方認為,一者,自己在醫院多年且兼任業務骨干,已然對得起醫院的培養﹔二者,醫生不是醫院的私有財產,有相對寬鬆的自由權和自主權﹔三者,自己在外的“走穴”,屬於朋友間的義務性付出,並沒有獲得報酬,跟傳統意義的“獲酬兼職”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四者,醫院的做法跟多點執業的倡導相違背,不符合趨勢與潮流,因而自身並沒有錯。

爭議產生了分歧,雙方對“多點執業”的理解偏差,對制度執行的認識不同,實際上是道義與規則之間的糾結。醫院出於自身的利益,以及規范管理的需要,如此做並無不可。若是有規矩而不執行,無視“多點執業”報批和備案的前置規定,則會擾亂秩序,無法進行有效的管理﹔從“多點執業”的推進進程和有序實施出發,也需要“先明規定矩”,在放活醫生的權利之時,進行義務的追加,平衡與簽約方醫院的利益關系,同樣是“放水養活”的前提。

從情感上,我們當然迫切需要一切好的醫療資源都能放開,所有的醫生都能多點執業,以達到資源均衡,強弱平衡的目的,不過,若無視規則與契約,“多點執業”的制度之善,最終也會走向死胡同。

從深圳等地的試點來看,醫生多點執業涉及多重利益因素,之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反復,開放與封閉同時並存,都足以証明,“多點執業”並非一放就活。這樣的較量與角力還會不斷上演,新常態與舊規則,新權利與舊格局,彼此之間還有很長的利益調整。包括觀念的轉變,思維的改進,都還需要一個適應期和過渡期。醫生“走穴”被免,制度與道義的糾結,亦是彼此利益的真實表達。是非取決於制度而非情感,隻有獲得了制度放行的道義,才不是偽正義。

(責編:楊建楠(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