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報:讓“春節朋友圈”成美好記憶

郭元鵬

2017年01月19日09:42  來源:北京晨報
 
原標題:讓“春節朋友圈”成美好記憶

  不管走了多少路,走過多少地方,看過多少風景,嘗過多少美食,總有一種風景在記憶深處永不褪色,我們要讓這個春節的朋友圈留下美好的記憶,而不能只是美食的展示平台。

  除夕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每到這一天,總要一家人團團圓圓圍成一桌,吃著年夜飯,看著春晚,聊著一年來的瑣事。在春節期間,讓我們難忘的也許不是春晚,而是伴著春晚和家人團聚的除夕夜。合肥雙崗組織開展“春節朋友圈晒年味”活動,呼吁市民積極參與。(1月18日《合肥晚報》)

  合肥雙崗有關部門組織開展“晒年味”活動,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春節是我們的牽挂,春節是我們的幸福,春節是我們的快樂。

  不過,“朋友圈晒年味”活動雖然好,可是筆者也有擔心。那就是“晒年味”會不會變了味,會不會隻徒留“晒美味”?

  這種擔心並非多余。在過節的時候,大家發送到朋友圈裡的,多是吃吃喝喝、殘羹剩飯的圖片。不是精美的盤子,就是昂貴的酒杯,要麼就是肉山酒海,要麼就是美味佳肴。倒不是說“晒美味”一無是處,而是說“晒美味”需要保持在合理范圍之內,不能是一打開朋友圈看到的就是一個個盤子,一個個酒瓶,一個個酒杯。那麼,我們究竟該晒點什麼呢?筆者以為我們要晒出文化味兒。

  首先,可以晒春聯。春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環。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會將飽含著吉祥如意的春聯貼在大門口。其實,我們可以在朋友圈裡晒晒自己家的春聯,當然是手寫的就更好了,因為手寫的有寬廣的選擇空間,還可以自己編排春聯,抒發自己的情懷。我們何不在朋友圈晒晒春聯?

  其次,可以晒民俗。五裡不同俗,十裡改規矩。各地都有自己的民俗,雖然從大的角度來說屬於大同小異,可是細節的變化也能展示一個地方的區域特色。過春節的時候,各地都會舉辦一些民俗活動,作為普通的市民我們不妨將這些場景拍攝出來,制作成精美的圖片在朋友圈“顯擺顯擺”,看看我們廣袤的大中國在民俗上都有哪些差異,這也是讓我們了解傳統文化的好機會。

  最后,可以晒親情。終於團圓了,看到了白發蒼蒼的爹媽,擁抱了懵懂幸福的孩子,手牽了好久不見的另一半,需要把這些幸福的細節記錄下來。給爸爸捶背的鏡頭,幫媽媽梳頭的鏡頭,帶孩子戲耍的鏡頭,與妻子交心的鏡頭,何不大大方方在朋友圈晒一晒?分享自己的幸福親情,也能激發別人的小家情懷。

  不管走了多少路,走過多少地方,看過多少風景,嘗過多少美食,總有一種風景在記憶深處永不褪色,我們要讓這個春節的朋友圈留下美好的記憶,而不能只是美食的展示平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