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思想的聲音,觸碰理論的脈搏︱14位“大家”寄語2017

2017年01月13日10:02  來源:人民網
 

WechatIMG2

  1919年7月14日,毛澤東同志在《湘江評論》創刊宣言中寫到:自文藝復興,思想解放,“人類應如何生活?”成了一個絕大的問題。從這個問題加以研究,就得了“應該那樣生活”、“不應該這樣生活”的結論。“該如何生活”是一個多麼寬泛的問題,涉及柴米油鹽,囊括白雲蒼狗,更蘊含思想的運轉、精神的生成。我們常常會問,思想或者理論,到底和我們的幸福有多大關系。在這個快節奏、高強度的當下,或許你都沒有耐心聽完一個超過3分鐘的音頻,滑完一個總量超過6個手機屏的推送,又有什麼耐心靜下來閱讀一篇超過3000字的理論文章?我們又憑借什麼能夠讓你停下來深呼吸一口,聽一聽思想和精神的脈搏?

  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思想的相遇也沒有天涯海角。時代瞬息變化,我們堅信,總有著一種價值和本能是我們無法割舍的,那就是對美好的向往、對精神的探索,對知識的渴求,對自我提升的欲求。而這些,是要通過我們去自省和外學才能實現。

  總有一種思想能讓我們充滿力量,這種力量可以來自他人。他人,各式各樣,但那些注定被要被歷史所記住的、成為我們這個時代光源的把擔當和責任扛在肩上的思想者、理論家無疑能為我們更好地思考“如何生活”提供借鑒和指引。我們堅信,他們的思想能溫暖你的生活,他們的學術也一定能關懷到你的現實。

  開始,總是以各種方式進行著。在這裡,2017年的開始以聆聽為起點,14位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的“大家”寄語2017,讓你聆聽思想的聲音,觸碰理論的脈搏。或者,生活就會真的有了些不同。

  2017年寄語

張豈之

思想史家、教育家,西北大學名譽校長

(1927年生)

640

  文化自信是關乎國運興衰、關乎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我們要認同中華文明有五千多年沒有中斷的歷史﹔認同人類文明的多樣性,認識到世界上不同國家和民族都對人類文明作出了貢獻﹔認同中華文明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獨特文明﹔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

顧明遠

教育學家、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

(1929年生)

640-1

  新的一年開始了,我向中小學教師們祝福。我希望在新的一年裡,我國的教育改革有進一步的推進,教育公平、教育質量都有較大的提升。通過改革創新,培養有理想、有品格、有創新思維、有奉獻精神的一代新人。

袁隆平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

(1930年生)

640-2

  2017年新年到了,我希望這一年在農業方面有一個更大的豐收。我們現在正在發展我們的超級雜交稻,希望在今年更攀高峰,再創世界新紀錄。在這個新的一年裡,我祝大家身體健康、更加幸福、更加美滿。

汝信

美學家、哲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1931年生)

640-3

  2017年,理論界應該做一些基礎的研究,就是對當前的這個世界應該怎麼看,特別是對西方、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應該有個什麼看法。我感覺這方面現在有很多研究都比較具體,都是側重於對策性的,但是對整個現代資本主義到底現在碰到了什麼問題,這種總體性的研究好像欠缺一些。

李學勤

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1933年生)

640-4

  我過去這幾十年來做的一些工作其實只是懷著一點:就是要說明,我們中國人的祖先對於世界的文明發展有過非常重要的貢獻。因為有人說,中國古代的文明對於人類而言沒有什麼重大貢獻,這一點我是完全不服氣的。祝願在新的一年開始之際,我們中國人對於國家的進步有更多的新貢獻,也對於世界的發展、和平和進步有更多的貢獻。

姜義華

歷史學家、復旦大學文科特聘資深教授

(1939年生)

640-5

  2017年,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從國際上來講,世界可能面臨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也可能面臨一個非常大的變化。就中國來說,2017年,以我們黨的十九大召開為標志,也是標志著中國經濟、社會、文化包括我們的政治,都可能有個很大的轉折。所以,2017年對思想界、文化界來說,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思考、去研究。我覺得特別要研究的是,中國在世界這樣一個大的轉折、在中國這樣一個大的變化面前,我們一個總的、大的戰略應對怎樣去面對。

牟鐘鑒

宗教學研究泰斗、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教授

(1939年生)

640

  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是辯証法三大規律。准確理解辯証法三大規律,可以使我們更有智慧,可以解決很多哲學觀點上存在的片面問題,有助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推進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張海鵬

歷史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1939年生)

640-1

  建設我們哲學社會科學國際話語權,應該從中國的現實、中國的實際出發,我們最大的實際是正在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研究成果創造性的轉化為哲學社會科學各個學科的學術語言,並在這個基礎上提出各個學科獨自特色的理論概念,是提高我國學術領域國際話語權的關鍵一環。

胡德坤

歷史學家、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1946年生)

640-2

  2016年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觀,以大格局、大戰略、大智慧指導我國周邊外交的展開。縱橫捭闔、收放自如、成就輝煌。在新的一年裡我國周邊外交與周邊形勢將進入近年來的最好形勢,為我國的和平發展提供良好的周邊國際環境。

朱景文

法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1948年生)

640-3

  在新的一年,中國的法學理論工作者應有更好的理論准備,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讓中國法學走向世界,有話語權,學會講中國的法治故事。應打造易於為國際社會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

汪同三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1948年生)

640-4

  2017年已經到來,這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關鍵的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物質基礎是我國經濟總量的增長和經濟質量的提升,是經濟基礎的夯實。奠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經濟基礎,離不開建設好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學。因此,作為一名經濟學研究工作者,我們義不容辭地肩負著創建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經濟學的光榮使命。

胡鞍鋼

經濟學家、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1953年生)

640-5

  祝賀人民日報發出人民之聲,再現人民之精神﹔發出黨中央之聲音,使得黨中央的聲音如同精神“原子彈”在中國大地迅速變成物質原子彈﹔發出中國之聲音,代表中國來再現中國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讓世界了解中國,理解中國,讓世界與中國同行。

何星亮

民族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1956年生)

640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科研人員,應該在新的一年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快理論和方法的創新,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對策研究相結合,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的貢獻。

王義桅

國際問題研究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1971年生)

640-1

  2017年,我們要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就是把共識凝聚為行動,通過多邊協商的方式,把“一帶一路”建設推向機制化。我們對於2017年的中國外交更加充滿了期待,無論是從理論上、制度建設上還是從實踐上,都會給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理論者,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亙古今,通萬變,窮天窮地,窮人窮物,實事求是、超事求勢矣﹔融五洲,匯四海,歌強國,化人文,鑄思想鋼鐵,筑精神長城,至柔至剛,至大至偉也!

  ▌在這裡,我們致力於做最親和的理論傳播,讓理論和學術照亮每一個人生活,撒播思考和知識的種子。

  ——張首映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思享者工作室出品)

(責編: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