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實施以后,在有望緩解我國低生育率、少子化和老齡化問題的同時,不得不重視未來人口變動對我國教育領域產生的基礎性和全局性影響。有專家研究指出,從2019年開始,學前教育資源需求開始大幅度增長,2021年成為未來我國學前教育辦學壓力最大的一年。屆時,在園幼兒數預計5800萬,但全國幼兒園缺口近11萬所。學前師資目前尚存在巨大缺口,未來教師不足問題相比學前教育園舍不夠和經費不夠等問題或將更加突出。(《中國青年報》)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后,適齡兒童銳增,提前做好教育資源規劃,除了義務教育由各地政府托底埋單,而幼教尚需依托社會投資支持,尤當未雨綢繆,提早謀劃和建設。僅就目前而論,隨著一個個新建小區拔地而起,而配套的幼兒園卻遠遠未能得到同比建設。使得依然短缺的幼教基礎設施愈益匱乏,至於優質幼兒園更是一所難求,遂使幼兒教育資費水漲船高,早已成了不少家庭的一大經濟負擔。
“不能輸在起跑錢”,盡管有不少文章予以質疑和辯証,但這一觀念堪稱根深蒂固,想一下子扭轉顯然困難。“二孩”時代家庭對教育的開發和啟蒙,隻會越發重視,越發注重早期的智力投資。這既為幼兒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也加劇了早教資源的供需矛盾。
一方面,地方政府應將幼兒園的配套建設納入城市拆遷和發展規劃,凡居住戶達到一定規模的小區必須配備幼兒園教學娛樂等一應基礎設施。在逐年增加公共財政投入的同時,以優惠政策激勵社會資金向幼兒教育領域傾斜。另一方面,面對園舍建筑不足或經費不足等問題,大可借加大投入在短期內得到補充,但幼師的培養和補充顯非一朝一夕之功,幼師的培養從足下起就當納入國家教育發展規劃,制定或完善學前教師准入制度,在提高幼師供給總量的同時,以保障學前教學和保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