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批評和反省也能是校慶主旋律

王鐘的

2016年10月21日08:0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批評和反省也能是校慶主旋律

  以“校慶”為關鍵詞搜索,可以發現幾乎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的校慶活動。中國的大學辦校慶並非新聞,其中有建校歷史上百年的“長者”,亦有建校不過十幾二十年的年輕學校。通過校慶,學校制造社會影響,凝聚校友資源,獲得下一步發展的動力。但是,也有的校慶顯示出形式化、官僚化、鋪張浪費的跡象。那麼,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校慶,校慶對一所大學和校友,又意味著什麼?

  以現代高等教育史的尺度看,中國的大學都很年輕。一般認為,天津大學的前身北洋大學堂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所現代大學。去年,天津大學剛剛度過了其120周年校慶。但是,與世界一流大學相比,天津大學隻能算是小弟弟。

  牛津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但是,就是這樣一所培養了無數科學家、政治家和人文學者的大學,至今並沒有搞清楚它的建校日究竟是哪一天。這是因為早在有官方記錄之前,牛津大學就開始了辦學活動,顯然,當時大學的初創者並沒有把建校日和校慶當成多麼重要的事。

  中國大學辦校慶,一般把校慶大會當成最主要的校慶活動。在這樣的會議上,除了學校現任和往屆領導正襟危坐,還會邀請杰出校友,他們可能來自政界、學術界或者商界。但是,無一例外的是,能夠在校慶儀式上露臉的,大多是社會普遍認可的“成功人士”。

  很多世界一流大學則把校慶辦成所有校友參加的大Party。比如,劍橋大學在其800周年校慶時開展“燈光秀”、夏季游園會等活動,所有的教職工,不分職位高低,都可免費參加。校方還邀請各方人士以及當地300名小學生,寫了800封“致未來的信件”,密封存入圖書檔案室,打算在其900周年校慶時開啟。這些活動看上去娛樂性質很強,但是能體現校慶的“全民參與”,沒有一位校友會在這場盛大的慶典中被遺忘。

  台灣作家楊照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日本京都大學用批判學校、批判校史的方式來表達對於學校的驕傲與敬意。他在京都大學百年校慶之際訪問這所學校,發現幾乎所有與“京大百年”主題相關的信息,一半以上都是批判性、反省性的。

  其實,我國大學辦校慶時,亦不乏批評與反省。近幾年,我的母校中國人民大學在校慶日前后,總有一篇文章在朋友圈裡被校友翻出來,而且每次都能收獲“10萬+”的點擊量。那是我的一位同屆校友對校史的反省,文章回顧了在母校校史中赫赫有名的“少數派”。作者認為:對於大學而言,因為權力而得來的一切,如同過眼雲煙。但是,這樣的批評和反省往往難以進入主流視野,歡樂、成功、勝利依舊是大學校慶的主旋律。

  按照中國的習慣,大學一般在整十年時舉辦規模較大的校慶活動。但是,由於校長任期的限制,並不是所有的校長都能在任期內遇到整十年的校慶。所以,逢五年有時也成了重要的校慶節點。校慶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些學校領導展示政績的活動。

  哈佛大學在歷史上隻有三次大規模的校慶活動。它在1935年到1936年之間舉辦的建校300年校慶,是歷史上規模較大的校慶。1936年夏天,近7萬名游客參觀了學校建筑和展覽會,502所大學的代表和1.5萬名觀眾參加了慶典活動。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講話稱:“哈佛以至於美國的使命,就是代表人類思想的自由精神,繼續高舉真理的火炬。”從形式上看,哈佛大學的校慶更接近於中國大學的校慶。

  但是,像哈佛大學那樣大張旗鼓的校慶,在世界一流大學中仍屬少數。哈佛建校350周年時,曾打算邀請時任美國總統裡根出席,裡根趁機提出要求:希望哈佛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但是,學校經過討論后,認為裡根沒有資格獲得榮譽博士學位,所以那年哈佛校慶裡根壓根兒就沒有出席。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