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時報:邁出艱難第一步藝術電影放映聯盟需要更多愛護

韓浩月

2016年10月20日08:43  來源:京華時報
 
原標題:邁出艱難第一步藝術電影放映聯盟需要更多愛護

  藝術電影終於盼來了希望,在相關管理部門和領導的倡導下,由中國電影資料館和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牽頭,發起了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首批選定了100個放映廳,為藝術電影提供展示機會,為藝術片觀眾創造便利觀影條件。

  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是業界和觀眾多年呼吁的結果。此前雖有影院、制片公司甚至導演,把創辦藝術片電影院提上議事日程,但最后都不了了之。擁有一間藝術片電影院不是一件那麼容易做到的事情,有沖動和激情是好事,但如何面對放映藝術片所帶來的各種經營壓力,絕不是一兩家公司和單位所能承受得住的。

  這次面世的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動作雖然不小,但仍然帶有一定程度的實驗性質,之所以稱之為聯盟,而沒有一步到位命名為“藝術院線”,恐怕還是對“藝術院線”的這個說法有點兒底氣不足,聯盟的理想化色彩更多一些,而如果叫院線的話,就要直接和市場硬碰硬了,並且碰一鼻子灰的可能性很大。理想落實到現實中去,通常需要漫長的時間和足夠的經驗,如果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在運營過程出現一些什麼問題,發生一些讓觀眾覺得不滿意的地方,建議大家還是要多以包容的態度來對待,珍惜並愛護這個好不容易才萌芽的業內新事物。

  聯盟相關負責人已經說了許多聯盟成立后將要面對的困難。其實最大的困難還是在於觀眾不足,藝術片的市場不夠好。藝術片分兩種,一種是融入了商業元素的文藝片,比如《歸來》《烈日灼心》,這樣的電影可以放在商業院線中去與商業大片競爭﹔另一種則是像《路邊野餐》《長江圖》這樣純粹一些的藝術電影。聯盟成立的意義,無疑在於鼓勵和扶持后一種純粹藝術片放映,而恰是這類電影,往往口碑很好,造成了觀影需求很強烈的假象,一旦放在藝術院線長期放映之后,反而效果不盡如人意。

  藝術片需要擴大培養自己的觀眾群,聯盟的成立,是最直接的刺激行為,當選擇觀看藝術片成為一種便利的娛方式后,會有一些此前不太了解藝術片但願意嘗試欣賞藝術片的觀眾,從商業片那裡分流一些過來。聯盟的成立,目的不是與商業片競爭,而是豐富市場,讓觀眾更多一些選擇。這就要求,已經參與和暫時還沒參與的院線,要厚待這個聯盟,不要擠壓它,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晒網,而是要把它當成一個長遠事業來做。

  聯盟是否能夠走得長遠,還有一個決定性因素,就是要解決片源問題。有人說聯盟成立后太好了,終於那些經典藝術片有了放映地點。指望經典電影來撐起聯盟,這太樂觀了,現在觀眾已經有了更多的渠道可以看到畫面高清的經典藝術片,比如正在風頭上的私人影院,以及許多家庭都擁有的家庭影院,雖然不排除有人還是願意去影院把經典藝術片再看一遍,但這類觀眾畢竟還是少數。能夠滿足觀眾欣賞與社交欲望的,還應當是最新創作的藝術片。坦白說,國內每年生產的藝術片數量太少了,根本達不到支撐起整個聯盟放映需求的數字。如果沒有大量的新片填充,聯盟總會顯得有些活力不足。

  按照聯盟的規劃,將來聯盟放映藝術片的銀幕將會達到3000塊,這已經算是一個不少的數字了,如果運轉狀況比較理想,它為中國電影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推動一些在商業片上有成就的導演,也有勇氣轉向藝術片,體會一下拍藝術片也能賺錢的感覺。當然,最直接受益的是藝術片創作群體,如果通過院線能夠收回成本或者盈利,這將會堅定一些創作者在電影藝術創作道路上繼續走下去的信心。

  目前中國電影處在增速放緩的時期,對國產片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聯盟的成立恰逢其時,表面上看是在為藝術片張目,實際上也是為整個電影產業做貢獻,藝術聯盟將會為中國電影的創作與未來市場,提供一次良好的轉型參考。當然,一切有關聯盟的樂觀想象,都建立在它能成功運營的基礎上,期待它好運,也希望倡導者能夠強有力地發展聯盟,既然做了,就要做好。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