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養法明確規定嚴禁買賣兒童或者借收養名義買賣兒童,而借助網絡平台非法收養兒童的行為極易誘發買賣兒童犯罪
9月4日晚8時50分,網名為cccccn5的網友在某網絡平台發了一則“難言之隱,送養孩子”的帖子,稱:“女孩,預產期10月底!因家庭發生變故,夫妻共同決定,隻能送養孩子,我們可以提供一切合法資料手續,人販,對孩子不好者勿擾!”然而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中國公民在中國境內收養子女應當依法在民政部門辦理登記。在網絡送養活躍的背后,也滋生出一些非法辦理醫學出生証明的生意(9月6日《新京報》)。
收養行為關系未成年人的切身利益,收養關系的建立意味著未成年人身份關系的轉變以及相關人員權利義務關系的調整。所以收養法就對收養行為作出了全面規范的規定,辦理合法收養手續之所以繁雜嚴格就是為更好的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防止以收養為名掩飾拐賣兒童等犯罪行為。根據收養法規定,收養人的年齡、健康狀況、婚姻狀況、經濟狀況等條件必須符合法律規定,但是有些人想收養子女卻不符合收養法規定的條件,就隻能採取非法途徑實現收養。收養法對於孩子親生父母送養孩子的條件規定得比較模糊,就是要求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但是到底什麼樣的情況屬於特殊困難,法律法規並無統一規范的標准,那些想送養子女的生父母無法確定自身的狀況是否屬於特殊困難,也就不敢貿然走合法途徑送養子女,所以未來修改完善收養類法律法規時應該讓“特殊困難”更加具體,更具可操作性。
收養法明確規定嚴禁買賣兒童或者借收養名義買賣兒童,而借助網絡平台非法收養兒童的行為極易誘發買賣兒童犯罪,況且報道當中就提到有些送養人就提出經濟補償的請求。毋庸置疑,所謂的經濟補償無論額度高低都涉嫌買賣兒童。通過網絡實現非法收養,對於收養送養雙方而言都逾越了法律,非法的收養行為不僅可能傷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而且還會滋生助長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必須嚴厲打擊、堅決制止。
雖然不經過民政部門登記的私下收養是非法的,但是被收養孩子的身份必須要合法化。如果被收養孩子的身份不合法就無法解決戶口登記問題,也就是說,如果能夠私下解決好非法收養孩子的戶口問題,收養人就有很強的非法收養意願,而非法辦理的醫院出生証明則讓戶口問題迎刃而解。隻需提供父母(領養方)身份証資料便可代辦出生証明,就能讓收養人直接成為被收養人的血親,甚至還提供產前檢查、分娩記錄、出院小結等虛假資料。
能夠實現非法收養子女身份的合法化是收養人敢於冒險的基本動力,因為誰也不想讓養子女成為黑戶而無法享受公民權利。可以說,非法辦理醫院出生証明的行為成就了非法收養行為,洗白了私下收養的非法性,完全規避了民政部門的審查監督,直接跳過收養法的相關規定實現了非法收養的目的。嚴厲打擊非法辦理醫院出生証明的行為,無疑是打擊非法收養行為的關鍵性環節,這就要求衛生行政部門、司法機關要嚴厲查處醫療機構內部違法辦理出生証明的行為,暢通相關違法犯罪信息的檢舉舉報渠道,別讓非法辦理出生証明的行為促成非法收養,以此切實捍衛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切實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