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亞歐會議20年的中國貢獻

趙俊杰

2016年07月17日16:18  來源:人民網
 

剛剛落幕的第十一屆亞歐首腦會議通過《烏蘭巴托宣言》,將每年3月1日定為“亞歐合作日”以擴大亞歐會議的影響力。時至今日,亞歐會議已走過了20年的風雨路程。20年來,亞歐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員由初創的26個發展到53個,其GDP和貿易量分別佔到全球總量的55%和70%,這正是亞歐合作結出的碩果。亞歐會議取得的成就同參與各方的努力分不開,更同中國政府的積極推動和貢獻分不開。

作為亞歐會議重要成員國,中國政府從一開始就把它視為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的一個有益產物,致力於將其塑造成為南北對話與合作的楷模。在業已召開的十一次首腦會議中,中國三任政府總理親自出席,提出一系列促進亞歐合作的主張與倡議,諸如:構建亞歐新型伙伴關系的基本特征﹔ 擴大國際事務協調與合作,發揮亞歐會議重要影響﹔深化和提升經貿關系,夯實亞歐合作基礎﹔推動改革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實現互利共贏發展﹔積極開展文明對話與文化交流,尊重和維護文化多樣性,等等。這些主張和倡議受到亞歐與會國家的普遍重視,有不少倡議還被寫進亞歐會議官方文件中。《第二屆亞歐首腦會議主席聲明》確認亞歐會議進程應遵循的一些原則:以平等伙伴關系、相互尊重和互利為基礎﹔成為一個開放、漸進的進程﹔開展政治對話、加強經濟合作及促進其他領域的合作,這樣的表述恰恰體現出中國政府的主張。中國還是首倡部長級會議最多的成員國,各種部長會議及高官會議,都可以看到中國的身影,聽到中國的聲音。在中國政府的積極支持下,亞歐會議前十年卓有成效,通過並實施了《2000年亞歐合作框架》、《亞歐貿易便利行動計劃》及《亞歐投資促進行動計劃》,成立了亞歐基金和亞歐會議信托基金。

但亞歐會議后十年,由於出現一些負面因素,導致亞歐合作有些停滯不前,成果相對有限。經過5次擴容,亞歐會議成員國比初創時增加了一倍,成員國之間利益有別、動機各異,很難形成共識。歐洲成員國遠比亞洲成員國多(32比21),在經濟實力上明顯強於亞洲國家,在亞歐合作中存在不對等情況或不重視合作伙伴現象。2009年后歐洲社會深受歐債危機、難民危機、暴恐襲擊危機以及英國脫歐公投的影響,沒有太多的精力來顧及亞歐會議,加之缺少硬機制的約束,導致近年來亞歐合作動力不足,經濟部長會議有十年沒有召開就是一個明顯信號。

鑒於此,從上屆亞歐首腦會議開始,中國政府一再呼吁與會各國共同推進亞歐互聯互通和貿易投資自由化,主辦亞歐互聯互通對話會,夯實互聯互通的“硬件”基礎,重視制度安排的“軟件”支撐。在第十一屆亞歐首腦會議上,李克強總理進一步指出,與會各方要創新亞歐合作理念,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深化團結協作意識,提升亞歐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和影響。他特別強調有必要把亞歐合作引到更加務實的方向,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構建亞歐大市場。為此,亞歐各國應確定優先合作領域,加強互聯互通建設。他還主張將互聯互通作為亞歐會議常設議題,推動更多的務實機制建設,提升亞歐合作有效性。此外,本屆亞歐會議主席聲明承諾將以開放和漸進方式推動亞歐會議機制,加強互聯互通,這個政策主張與中國政府正在大力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和國際產能合作戰略相吻合。隻要亞歐國家民心相通、務實合作、共謀發展,相信下一個十年亞歐合作將會取得顯著的成就。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責編:崔東、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