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浙江新生兒出生超1年辦出生証需做親子鑒定
自6月2日起,根據《浙江省出生醫學証明管理規定(試行)》,浙江新生兒出生超過一年以上前來辦理《出生醫學証明》的,除基本相關資料外,還須提供親子鑒定証明。據介紹,親子鑒定可到大城市的醫院做,也可通過一些縣級醫院申請,由大城市的專業人員做抽樣。[詳細]
【焦點一】親子鑒定成“出生証”門檻?
該規定給那些採取非自然受孕的父母,或一方出軌的父母出了一道難題。我國《婚姻法》、《繼承法》等相關法律並不排斥這種“婚生子女”,也不以親子鑒定作為親子關系的依據。強制性將親子鑒定結果,作為出生証的“門檻”,顯然與隱私權的保護背道而馳。讓老百姓既要花錢,又要忍受侵權的風險,實在不是服務型政府應該做的事情。[詳細]
【焦點二】政策性親子鑒定費用誰承擔?
目前國內親子鑒定費用為三四千元,這對很多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有評論認為,親子鑒定政策需要成本,官方直接要求公眾掏腰包,是在變相剝奪公眾權利,在執行時還會帶來更多尋租機會。因此,官方應當為出台的政策埋單,承擔親子鑒定的費用。這樣可以去除潛在的尋租關系,杜絕政策本身的漏洞和不足,也可以督促官方檢討社會管理行為的缺失。
浙江新生兒出生1年后辦出生証需做親子鑒定
實拍揭秘DNA親子鑒定全過程
親子鑒定這種原本是司法鑒定領域內的技術,漸漸走進普通人的婚姻和家庭。據國內一親子鑒定機構的消息,該機構從2002年11月創立至今,共鑒定17000例,且呈20%的年增長率,不可小覷。
目前進行親子鑒定的主要有幾類:一是家庭出現危機、夫妻感情不和等的家庭﹔二是單親鑒定,即主要因男方懷疑單獨帶著孩子前來鑒定﹔三是因尋親、司法等特殊需求做親子鑒定。
【案例1】親子鑒定發現妻子背叛自己 男子酒后摔死嬰兒
通過親子鑒定發現妻子背叛自己,31歲的何某在逼問孩子生父無果后,盛怒之下搶過嬰兒將其摔在地上,導致嬰兒死亡。何某因故意殺人罪被警方刑拘。[詳細]
【案例2】父親疑女不是親生 妻子起訴離婚 孩子做親子鑒定
女兒已經兩歲多了,丈夫卻置之不理,妻子王女士無奈將老公張某訴至法院要求離婚。張某稱不理原因系懷疑女兒非親生,王女士同意做親子鑒定。[詳細]
【案例3】兒子長得丑丈夫欲做親子鑒定 妻子無奈承認整容
“醫生,我看了老婆以前的照片,兒子確實是我的,謝謝你的開導!”一度懷疑妻子“有情況”的黃先生表示自己仍然信任妻子,不做親子鑒定了。[詳細]
民間親子鑒定火爆至少說明兩方面社會進步:一是現代生命科學的進步,通過血液樣本、牙齒、頭發,甚至幾個煙頭,就可以根據DNA檢測技術精確知道父母與子女間是否親生關系﹔二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觀念愈發開放,社會交往也變得越來越頻繁。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不那麼穩定,傳統道德觀念遭到破壞,男友朋友之間、夫妻間的信任度缺失,責任感下降,性開放、婚外情隨之增多。[詳細]
暗訪親子鑒定公司:拔頭發就能做
在許多國家,做親子鑒定的主要目的是用於法庭判定財產繼承或者爭取孩子撫養費用,極少有男人用此來檢驗妻子的忠貞和孩子是否親生,而我國目前不少親子鑒定卻用於男人的“鑒妻定子”。
莫讓猜疑釀成家庭危機
資料顯示,通過鑒定,有80%的鑒定者發現自己原先的猜疑是庸人自擾。肯定的鑒定結果,洗清了一些妻子蒙受的冤枉,丈夫也如釋重負了,但這能否帶來皆大歡喜呢?恐怕很難。沒有什麼比來自丈夫的無端猜疑更傷害妻子的自尊和感情了,同樣丈夫也會因冤枉了妻子而背上自責內疚的“十字架”,在未來的歲月中,這種傷害,這種自責,成為醞釀家庭危機的新溫床。[詳細]
謹防“親子”成“傷子”
做親子鑒定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如非做不可,盡量要在孩子沒懂事以前做,否則容易給他們心靈留下無法愈合的傷口。不管鑒定結果如何、哪一方獲得法院支持,受傷最多的都是無辜的孩子。專家呼吁,應多個層面保護孩子權益,防止“親子鑒定”變成“傷子鑒定”。[詳細]
慎選機構確保結果准確
做親子鑒定一定要選有資質有實力的鑒定機構,確保鑒定結果准確無誤。否則,親子鑒定應用不當,可能會給一個美滿家庭帶來不可挽回的傷害。目前法律法規對於親子鑒定還不夠健全,一些未經司法部門核准登記的親子鑒定機構良莠不齊,關於親子鑒定熱背后的社會誠信危機,很難從法律法規的角度去規范。因此,需要慎重對待。[詳細]